中节与三正,什么是中气、节气、三正
海云青飞 按:现代人可能想不到的是,历法是对国家来说是头等大事。历法反映了人们对太阳系一些天体运动的认识,如果这种认识不符合实际,这提示国运不顺,不得天时之助。今天录此资料,供参考。另外,我不相信“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这种说法
作者:曲安京
通常,人们将中国传统历法称为夏历。为什么叫做夏历呢?这与所谓的“三正”有关
三正,实际上定义了三种正月的安排,这种特别的规定,又是根据 24 气的中气来确定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中气与节气
阴阳历虽然也考虑月相的周期变化,但是,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掌握季节与寒暑的周期性变化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个现象取决于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
按照《周髀算经》的记载,大约在周代,人们就已经用圭表来测定太阳的视运动,并根据每日正午晷影的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由于晷影长度的变化是以回归年为周期的,于是,定义晷影最长的那一天为冬至,最短的那一天为夏至
根据晷影的周期性变化,以冬至与夏至为准,将一个回归年等分为若干部分,太阳运动到每个固定的点,就有相应的物候与之对应,方便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把握。这样的点,即被称为“气”
在《管子幼官图》中,可以看到 30 个气的名称。虽然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较晚的,甚至是汉代初年的,但是这种划分与当时通行的 24 气是不一样的。估计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使用的一种系统
若从冬至点开始,将回归年等分为 24 段,每个节点,都是 1 个平气,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 24 气
24 气名称的出现,应该是比较早的。其中,二分、二至四立等“八节”,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左传》与《国语》中的“八风”,就是指的这“八节”。我们现在看到的 24 气完整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淮南子》中使用的《颛顼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颁行的,24 气从此得到普及
24 气由 12 个中气与 12 个节气相间组成。在正常的历年,共有 12 个历月。因此,每个历月都对应着一个中气,一个节气。特别是在汉代明确了“无中置闰”的原则后,每个中气都与特定的历月相对应。例如,对于夏历来说,雨水所在月一定是正月;冬至所在月,一定是十一月
为什么要强调“夏历”呢?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不同国家使用的历法,对于历月的安排并未统一。据司马迁称: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政若循环,穷则反本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夏历取正月时,殷历的正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二月,周历的正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一月。这三种历法之历月的对应关系,可以见表1-1。后人将这些安排历月的方法,统称为三正
表1-1 三正、中节、四季
地支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子 | 丑 |
---|---|---|---|---|---|---|---|---|---|---|---|---|
节气 | 立春 | 惊蛰 | 清明 | 立夏 | 芒种 | 小暑 | 立秋 | 白露 | 寒露 | 立冬 | 大雪 | 小寒 |
中气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小满 | 夏至 | 大暑 | 处暑 | 秋分 | 霜降 | 小雪 | 冬至 | 大寒 |
夏历 | 正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殷历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正 |
周历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正 | 1 |
四季 | 孟春 | 仲春 | 季春 | 孟夏 | 仲夏 | 季夏 | 孟秋 | 仲秋 | 季秋 | 孟冬 | 仲冬 | 季冬 |
在春秋时期,人们将冬至所在称为子月,子月之后,次第为丑月、寅月等。由此给每个正常的历月都定义了一个地支。据《春秋感精符》称:
天统,十一月建子,天始施之端也,谓之天统者,周以为正。地统,十二月建丑,地助生之端,谓之地统,商以为正。人统,十三月建寅,物大生之端,谓之人统,夏以为正
由此可知:
- 建子之月,就是天正,是为夏历十一月,亦即周历的正月
- 建丑之月,就是地正,是为夏历十二月,亦即殷历的正月
- 建寅之月,就是人正,是为夏历正月(十三月)
后世历法中所谓的“天正十一月”,是指天正所在月为十一月,这句话相当于说明这里采用的纪月法是夏历的系统
关于三正的定义,朱熹(1130~1200) 在《论语集注》中也有论述: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故斗柄建此三辰之月,皆可以为岁首。而三代选用之,夏以寅为人正,商以丑为地正,周以子为天正也
朱熹与司马迁的说法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三正代表着三个朝代的循环轮替,夏历的正月为建寅之月,人正;殷历的正月为建丑之月,地正;周历的正月为建子之月,天正。周代以后,便应恢复夏历的系统
《左传》与《史记》都认为,夏、商、周三朝分别采用夏正、 殷正、周正。由于西周以前中国历法究竟是什么模样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是否存在现代意义下的历法亦未可知,因此,近人也有主张三正可能是三代后裔各自生活地区分别使用的历法系统,并不是三个朝代更替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先秦时期,“无中置闰”的历法原则还没有明确地应用,闰月通常被安排在当年的最后,即年终置闰,因此,当时的历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正月系统,在有闰之年,其 12 个历月与中气都可能不是一一对应的
由于汉代以来的中国传统历法,都是根据夏正来安排历月的,因此,便称之为夏历了。夏历又被称为是农历、中历、旧历、阴历,后者实际上是不对的
出处
- 曲安京《中国数理天文学》P57 - P60
2024-08-09 https:/www.tuenhai.com 收录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