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历的科学依据,各种周期数中隐藏秘密
海云青飞 按:地球公转时间为 365.2422 日,月球公转时间为 29.5306 日,其中提示了 360、30 的周期数,两者又提示了 12 周期
人类有 10 手指,说明人类适用 10 周期数
10 和 12 的最小公倍数是 60,于是提示了 60 周期数
现在有了这些周期数:
360、30、12、10、60
据人类观测,实际天体运行不存在 360 和 30 的整数周期数,这是为什么?
海云青飞 认为:
- 在很长的时间周期内,月球公转时间可能会出现增加到 30 日以上。在一个更大的周期内,月球的公转时间的平均数可能恰好是 30 整数。地球公转时间同理
- 现在地球公转时间大于 60 的 6 倍,月球公转时间又小于 30,提示了天体决定的生物的命运特征
作者:翁文波
干支纪年和历法来自于古代的天文学,不明真相的总以为这是算命迷信之人才用的“玩意”,实际上干支纪历背后有着深奥的科学依据
1. 星体运转周期
会合周期
天干和地支反映了太阳系内的星球运转规律,尤其是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太阳系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或者说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太阳和月球。中华星命学中,太阳被称为太阳,月亮被称为太阴,加上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五星)被称为七政,七政四余就是研究七政与四虚星(紫炁、月孛、罗睺、计都)的星命预测学
古人讲天人合一都不是凭空所说的,一些算命预测学,比如紫微斗数、七政四余、禄命术背后都是依托于古代天文学的深厚基础之上的
太阳系中的星球都是以圆周或者近似圆周的轨迹围绕太阳运转的,天干有 10 位,地支有 12 位,天干地支的组合以 60 为最小周期,这其中就蕴含了九大行星的运转规律
-
第一是地月系,月亮绕地球公转周期是 29 天多,2周近似 60 日
-
地球绕太阳公转 365.2421988 日,近似 60 日的 6 倍
-
再者,60存在于其他行星的与太阳或地球的会合周期
所谓会合周期,就是某一行星和地球及太阳处于某一直线相对位置算起,到下次再出现这种相对位置所间隔的时间
- 火星对太阳、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779.94 日,约为 60 的 13 倍
- 水星对太阳、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115.88 日,约为 58 的 2 倍
-
其他行星与日地的会合周期,如木星 398.88 日,天王星 369.66 日,海王星 367.49日,冥王星 366.74 日,也都近似 60 的倍数
-
还有,60年周期与某些天体运动的周期同步
- 地球自转的速度总是有着微小的变化,这个变化周期为 59.55 年,变化范围大约为 1.239ms
- 土星公转的周期为 29.45772 年,乘 2 为 58.5 年
2、协调周期
由于地球公转时间为 365.2422 日,月球公转时间为 29.5306 日,两者不能整除,因此古代天文学者就想到比他们更大的时间周期,来试图包容太阳系中不同的周期数,使得各种周期之间形成一种协调的关系,这就是协调周期
其实我们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些周期:
12年 = 1纪
30年 = 1世
60年 = 1甲子
100 年 = 1 世纪
19回归年 = 235朔望月 = 1章(太阳周)
4章 = 76年 = 27759 日 = 1蔀
20蔀 = 1纪(又称为遂,大终,是木星公转周期的倍数 = 1520年)
3纪 = 1首(又称为元,大备) = 4560年
7首 = 1极 = 31920年
1/4极 = 7980年(是回归年、朔望年、星期、岁星和干支会合的周期)
还有一种单位是:
1会 = 27章(27*19年) = 513年 = 47月相周(1月相周大约135朔望月)
1统 = 3会(3*513年) = 1539年
3统 = 3*1539年 = 4617年 = 28106个六旬周期
我国汉代天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曾设想过更大的周期:五星在138240年00内各循环往复若干个周期,与4617周期配合起来,在2363904年,相当于15360统,这个周期的极点就是所谓的“太极上元”,所有的周期都在这里统一了
即
138240 年 * 171 = 23639040 年
4617年 * 5120 = 23639040年
以上列举这么多枯燥的天文历法数字,就是说明我国的干支历法中的数字并不是随便定义的,其中包含了天文历算、会合周期、协调周期等科学和数学基础
有心的朋友可以研究下玛雅文明的历法,同样非常的先进,其中也应用了会合周期和协调周期
出处
- 翁文波《天干地支纪历与预测》之《三、干支纪历的科学依据》,P26 - P31
- https://mp.weixin.qq.com/s/PpwZD1YsMk9klsgTfBdfBA
2024-08-10 https:/www.tuenhai.com 收录 修订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