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和中文的语义表达习惯有别,提示我们要改进中文表达的精确度

切换语言的好处:扩大画面

海云青飞 走入社会的前 10 年基本不需要接触英文,后面则自然地会和英文有些接触,从画面学的角度讲,语言的切换也是扩大我们的画面的操作,原因是:

  1. 打破 “我的习惯” 是扩大画面的操作

    多数中国人习惯于只接触中文,那么中文是绝对的吗?显然不是!于是,我们打破只接触中文的习惯,这就是打破了 “我的习惯”,你们应该都已经知道了,凡是指向 “我的” 直接利益的事物都有着使人画面缩小的趋势,“我的习惯”当然也是我的直接利益,于是,我们去接触中文以外的语言就是一个扩大画面的操作

  2. 中文和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可以直接给我们启示,这正是本文要说的主题

  3. 中文世界的信息和英文世界是不同的,特别是中国这样为“信息安全”操碎了心的国家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能经常接触英文世界,那么就是打开了另外一个画面的世界,可以接触到一些对“信息安全”无害,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很有用的画面

有没有客观的方法区分不同语言的表达能力?有的!

讨论语言的表达能力的优劣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多数人无法保持客观的立场,画面较小的人总是不能跳出自己国家小圈子去看更大画面的风景

海云青飞 看了网上的帖子,他们在讨论中文和英文的优缺点,正反观点都有,这时,如果你作为读者,你又如何判断谁说的更客观呢

其实是有客观的角度来给一种语言的表达能力打分的,就是从语言翻译机器算法的角度去分析,设计语言翻译算法的人只会从逻辑的角度去研究算法,而不会带上情绪

英文表达的含义比较精确,中文的表达的意思相对模糊,我们可以用机器翻译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

英文、中文语义表达能力的比较

海云青飞 毕竟是自然地接触英文而已,目前来说词汇量并不是很大,看英文文章时或许会用到 Google Translate,感觉到机器的翻译比较精确,基本上不影响我对语义的理解

那么中译英呢,翻译以后语义会不会丢失?

我从《悟道相对论》复制了一句话,试验了一下:

你可以不读《道德经》,你不能不读《悟道相对论》

用 Google Translate 翻译成英文后是:

You can not read "Tao De Jing", you can not read "Enlightenment of Relativity" (你不能读《道德经》,你不能读《相对论的启蒙》)

语义变调甚至相反了!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们不必去怀疑 Google Translate 在搞什么小动作以使中译英的语义不太精确。正确的解释是: 从数学算法的角度来说,中文比英文更难解析

语言的切换真的可以使我们升维,可以让我们知道某种语言的薄弱之处并改进之

从最高的层次讲,海云青飞 对于生命进化的认识在人类中是唯一的,真理是简单而完美的,但是把真理详细切分到各个领域中去以后,我的表达是不可能完美的,也不需要绝对的完美

绝对的存在是宗教教主、修行大师之类画面很小的人的幻想。妩 可以说是动态永生的存在,但是她并不需要绝对的完美——静态的永生。宇宙中只可能存在相对的动态的永生,并不会存在绝对的静态的永生

我知道了中文在语言表达的精确度上是不如英文的,这提示我以后使用中文时要改进表达,争取将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即把我写的中文用机器算法翻译成其他语言后没有语义的丢失

比如:

你可以不读《道德经》,你不能不读《悟道相对论》

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这上面句话的含义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有些读者,他可能不习惯于从整体去理解句子的含义,那么他可能觉得这句话的意义不够直观。改成下面的表达方式对于读者来说会更有普适性:

你不必读《道德经》,你必须读《悟道相对论》

《画面学入门》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 海云青飞 来说,写作本文随意一些关系不大,创作《画面学入门》的难度就大多了

《画面学入门》是创新的学说,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读者没有以前的经验可以作为基础,我的语言表达是否精确对读者的阅读理解的影响更大。正因为我接触过英文,使我对创作的要点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我现在创作一篇文章可能阅读、改进 10 次或以上

提高我们的空间性的机会无处不在!

只有从任何一个小地方去提升空间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一个人的空间性

沉迷于打坐修行的人,只能说是些什么也不懂的可怜虫罢了

2021-11-22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

迷路了,百度搜索 海云青飞 官方网站 就可以随时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