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经高能粒子撞击后发生了什么——永生在向人类招手
海云青飞 https://tuenhai.com 20190708
物理规律是宇宙中的物质的共同的约定
物理学家喜欢用被加速到极高速度的亚原子粒子去轰击原子核,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用处?
他们这么做是为了研究微观世界的物质组成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明白我们所处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组织和运行的
用极高能量的亚原子粒子去轰击原子核,原子核就可能被击碎,击碎后立即会形成新的亚原子粒子,看上去似乎新的粒子能凭空产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统计,2014年中国约有20万起交通事故,然而很多交通事故是没有被统计进去的,有一个N线的小县城,每天的交通事故在数十起。这里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交通事故的数量,交通事故中必然会出现粉碎性骨折的例子,原子核被击碎后立即形成新的亚原子粒子,这种情况有点类似粉碎性骨折后立即生成新的骨头
为什么原子核被击碎后能形成新的亚原子粒子?科学家的解释是能量可以转换成质量,那么我们用更大的力度把人类的骨头击得不能再碎了,这时能自动生成新的骨头吗?因为科学家说能量可以转换成质量。答案是明显的。物理学家说的能量转换成质量的说法其实并没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只能说是涉及了皮毛
现代科学是局部的科学,是画面的科学,是只知现象不知本质,只有用整体的科学,即波的科学才能深刻理解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物理规律,应该看成是宇宙所有物质的共同的约定,物质通过空间波动互相通信,互相干涉,彼此一体。当人类用极高能量的亚原子粒子炮弹击碎原子核时,宇宙就会按照共同的约定进行自动修复,从而形成新的亚原子粒子
已经实现了永生的原子
你也许会问,当人类用极高能量的亚原子粒子炮弹击碎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死了吗?
原子是波的世界中的存在,宇宙中的每个原子都相当于互为复制体,因此,除非宇宙毁灭,你是没有办法彻底毁灭一个原子的
如果你极其聪明,你也许会问我:
如果人类社会的组织进化到原子那样的形式,那么每个人都成了不生不灭,即使其中一个人受伤了,也会自动得到修复,这样可能吗
海云青飞 https://tuenhai.com 告诉你,你说的很对,这也是唯一的实现永生的道路,不过人类要达到不生灭,这恐怕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来说还不现实。人类的进化是逐步进化,一步登天,刚生下来的孩子就送去读博士的课程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以空间换时间,治愈慢性病
人类总是渴望永生,可惜几百万年来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才能实现,现在永生的模板已经有了,我们不奢望现阶段就实现永生,即使这样,我们已经有些事情可以做了
比如一些慢性病是通过很长时间逐渐形成的,并且不是孤立的,它还和其他系统的功能退化或病变相关,对于这种情况,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最多只能缓解症状,却不可能根治,即使再过一千年,这种情况也不会有所改变
现在,这些人类解决不了的慢性病有了新的治疗思路,就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协作
有很多宗教都强调爱,要有爱心,要爱他人,可惜的是肤浅的说教是廉价的,口头说说不如买个自动播放机整天播放,因此这种高喊口号的做法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行动才是根本,如果人与人之间能精密协作,那么人类目前解决不了的慢性病就有了治愈的可能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精密协作改善身体健康的方法的原理是以空间换时间
慢性病是漫长的时间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论上来说,找到病因,通过反向的操作,再经过漫长的时间是可以自我治疗的,问题是个人通常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寿命)去进行反时间的操作。人与人加强协作,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更多的人联系起来,把小我换成大我,这时空间性增加了,也就是生命维度增加了,身体的改善就有了可能
理论上说起来简单,在现实中,人与人要实现精密协作是极为困难的,首先,这是个崇拜私有财产的时代,每个人做事的中心是守护和增加自己的私有财产,于是人与人之间的精密协作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强制剥夺私有财产,变成公有财产,那么谁来掌握公有财产呢,要知道权力使人腐败,财富使人坠落,掌握公器的人就成了新的麻烦
可见,人与人的精密协作并不是高喊什么 无我,为人民服务 所能实现的,这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需要用学术的方法来解决
56 为什么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这么多新的亚原子粒子,它们有什么重要性呢?
《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00个问题》
阿西莫夫著 暴永宁等译 碧声扫 https://tuenhai.com 整理
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是一句话:“为了更多的能量。”
物理学家用一种非常粗鲁的办法去研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他们全力以赴地用亚原子粒子去撞击原子核,把原子核粉碎成碎片,然后研究这些碎片
最近三十年来所发生的变化,一直是在提高那些轰击原子核的微小的亚原子“炮弹”的能量。本世纪三十年代,这类炮弹的能量是几百万电子伏;四十年代是几亿电子伏:五十年代是几十亿电子伏;到六十年代,已提高到几百亿电子伏。看来,在七十年代大概会有能量达到几千亿电子伏的炮弹了
轰击原子核的能量越大,击碎后所产生的粒子的数量就越多,并且这些粒子也越不稳定。你可能会想到,随着冲击力量的加强,所出现的粒子会变得越来越小(不是吗,狠狠的一击可以把一块岩石分裂成两大块,而更猛烈地一击却可以把同一块岩石分裂成十多块小碎片呀)。但是,在原子核的场合下,事情却不是这样。击碎后出现的那些粒子都倾向于成为相当重的粒子
我们知道,能量可以转化成质量。在粉碎原子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亚原子粒子,并不是原来在原子核中就一直存在、后来才被击出的。它们是在原子核被击碎的瞬间由入射粒子的能量形成的。所以,入射粒子的能量越大,所能产生的粒子的质量就越大,并且这些粒子一般也越不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被击碎的原子核飞出的亚原子粒子,就象火石打击钢铁时飞出的火花一样。钢铁中本来并没有火花,火花是由撞击的能量产生的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所有这些亚原子粒子还有什么重要性?它们不可能就象火花那样,也只不过是能量的一些偶然的产物吗?
物理学家并不这样想,因为这些粒子所遵循的法则太多了。所形成的粒子都具有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要服从一些相当错综复杂的法则。这就是说,各种不同的粒子都可以用一些被称为“同位旋”、“奇异性”、“宇称”等等的数字来表示,这些数字的本性受到某些严格的限制因素的支配
可见,在这些限制因素的后面必然隐藏着某种东西
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已经研究出了一种按照这些数字逐渐增大的次序把各种亚原子粒子排列成表的体系,由于这样做,他就能够预言一些迄今未知的新粒子。具体地说,他曾经预言了负ω粒子的存在,这种粒子应该具有某些看来不太可能的特性,但是,当人们去寻找这种粒子时,它果然被发现了,并且还正好具有盖尔曼所预言的那些特性
盖尔曼还提出,如果目前已知的几百种粒子全都是由很少几种更简单的粒子(他把这些粒子称为“夸克”)构成的,那么,已知的粒子就会很自然地按照他所指出的方式排列成一个表。目前,许多物理学家正在搜索这种夸克。如果夸克真的被发现了,那么,它们可能为我们提供一幅有关物质的根本性质的崭新图景,那对我们很可能是极其有用的
阿西莫夫《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一百个问题》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4年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