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岫《灵素商兑》第五章 经脉络脉

海云青飞 https://tuenhai.com 2018-11-20

余云岫著 景新译 海云青飞 评

《黄帝内经》不知动脉、静脉的区分,戳穿了现代骗子说古人有内视特异功能的神话

海云青飞 : 有的“专家”为了掩盖自己的无知,同时也为了神化自己,就会神化《黄帝内经》,比如他会说,《黄帝内经》的作者神人,是有功夫,有特异功能的,他用内视的方法看到了经络的存在。今天的人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发现不了经络的存在,这很正常,因为今天的人不练功夫,没有特异功能,不会内视,自然看不到了

被骗子误导的人一听,古人竟然这么神,于是骗子看上去也似乎笼罩了神秘莫测的光环,和《黄帝内经》一起,骗子也成了许多人的崇拜对象

从《黄帝内经》很多地方的描述看,经脉指的就是大血管,络脉说的就是小血管,并且《黄帝内经》不知道动脉和静脉的区别

在古人的心目中,阴阳是根本的概念,恨不得把所有的事物分出阴阳,如果经络是神人内视发现的,神人必然能内视发现静脉、动脉的根本区别,先不说动脉、静脉功能有区别,就是颜色都不一样,神人不发现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于是神人会把动脉命名为阳脉,把静脉命名为阴脉,这是十分自然的必然的事情

事实是,《黄帝内经》一是没有发现动脉、静脉的区别,更没有根据二者不同分别命名为阳脉,阴脉,说明神人内视说完全是骗子编造出来用来神化自己的伎俩

骗子年年有,此处特别多。据 tuenhai.com 海云青飞 所知,还有人写下专门的书籍,描述自己内视见到了和《黄帝内经》所述一样的肉眼看不见的经络,不知道他看的是哪本《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对经络的描述本身有矛盾的地方,不知道他是如何处理矛盾的地方的。而且《黄帝内经》作者自己说了,经脉是可见的,会跳动的,可测量的,你都没有读过《黄帝内经》,怎么知道你内视的经络和《黄帝内经》的描述一样呢。而且他都忘记说明是哪一个版本的《黄帝内经》,大概他天真地以为《黄帝内经》成书以后就一个字也没有改变过了,这个世界怪事真是多啊


余云岫:旧医看病,古代有望闻问切四法。今天切脉盛行,另外三法废了。用三部九候,判断生死、百病、五藏六府,是荒玄诡异、不可理解的。魏晋之后,附会更杂,歪理邪说,虚妄邪僻而放肆。唉!它欺骗迷惑人很厉害呀

推究原因,全因为不了解血脉的起止、出入、分布、联络运行次序。于是脉的功能作用,全都模模糊糊,不得要领,胡乱推测,走错了路,这是解剖不精的罪过。要了解脉的真理,不明白它的解剖不行,解剖了解了,脉的出入联络,运行次序部位得到了真相,于是生理病理的作用变化就可以讨论了。不然的话,不知道运行道路,却要谈它的性状,凭空猜测,根本上就是错的虚的。偶然说中的,一千个里面也没有一个,那是一定的。灵素中说的经脉运行次序,用今天实地解剖见到的对照,没有符合的。对于古人这是因为技术不精,器械不好,好空想却少做实验,被时势见闻限制,没有办法。我又何必用今天的学问知识,去批评古人的荒陋呢!

但作为生在二十世纪的人,在医学昌明的时代,实物真理已经很明确了,却固执成见,用切脉判断疾病的,在国内还到处都是,真不知道这些人想干什么!

治病也象治国一样,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我也说当医生得从明白筋骨、肌肉、神经、血管、脏腑的位置功能开始。不这样,就象走在宫墙外面,看不到宗庙的美丽,百官的富有,却要谈论升堂入室,没到港口就想到大海,一辈子都是门外汉那

脉字古籍作衇

《说文》说:“血理分邪行体中者。”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

那么《灵素》说的脉,就是今天的血管,Blutgefaess,这是没有疑问的了

今天说的血管,分动静两种,动脉(Artherien),静脉(Venen)。动脉,在深处,不停跳动,颈侧、腕下、足踝下这些地方稍微走到浅处,用手指按着能感到跳动

静脉,大枝也在深处,跟动脉并行,小枝一般在浅处,象青色树枝一样的网络,在皮下可以看见

今天考查《灵素》全书,里面说的脉也分两类,经脉,络脉。寻找定义,《灵枢·经脉篇》有话说: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际,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又说:

“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这样看来,里面说的经脉,似乎与动脉相当。所谓络脉,似乎与静脉相近了

即使这样,也不能马上下结论。因为《灵素》里面的静动脉界限还有两个可疑的地方

  • 上文引用的经文,用来区别经脉的,只是深浅和隐藏显现,并没有明说静或动。那么静脉大干,在深处走的,叫经脉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怎么知道《灵素》里说的经脉,不是深部动静脉的总称呢。其中说的络脉,不是单指皮下静脉而言。要是把经脉当动脉,那把深部静脉放到哪去呢?这是第一个可疑的地方

  • 灵素把经脉分成十二条,手足三阴三阳,手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络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总共十二经,负责十二藏府。他说的手三阴足三阳的运行性质,属于远心性,由躯干走向四肢,符合今天的动脉血行方向。他说的手三阳足三阴的运行性质,属求心性,从手足指端开始,反走向躯干,符合今天的静脉血行方向。那么《灵素》说的经脉当中,手三阴足三阳是动脉,手三阳足三阴是静脉,其中的络脉,专指皮下浅处的静脉,也不一定,这是第二个可疑的地方

但是进一步考查,《素问·三部九候论》说: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上部……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

看这段话,上部三候,明确说是动脉了。历代注家都认为上部天属足少阳,地属足阳明,人属手少阳,那么足少阳,足阳明、手少阳三经是动脉,就确定了

中部三候,注家都认为中部天是寸口中的动脉,地是大指、次指、歧骨、合谷间的动脉,人是掌后锐骨端的动脉,那么这手太阴、手阳明、手少阴三经,也是动脉了

下部三候,注家认为天在五里的地方,摸得到跳动,地是足内踝下动脉,人在箕斗的地方,摸得到跳动,那么足厥阴、足少阴、足太阴三经,也是动脉了。《灵素》经脉,在手足的不过十二条,而根据上面说的,其中九经,已经确定为动脉。这样推断,知道另外三经,也一定是动脉,不是指静脉说的

不只这些,上部人,中部地,是手之阳。下部三候,是足之阴。全是逆行的脉,就是符合今天静脉血行方向的,也全是动脉。《灵素·动输篇》,也说足少阴是跳动不停的,那么即使是逆行的经脉,也全是动脉

读者还有疑问吗?那就说得再深一点

《灵枢·五十营篇》说:

“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

这里说的二十八脉,是左右各十二经,两条跷脉,一任脉一督脉。看到这,十二经中,全都有营气在其中运行,一运行脉就动(义见动输篇)。那么十二经脉,他全认为是能动的了

从这以后我才敢断言:《灵素》说的经脉,意思都是说动脉,把深部的脉说成经脉,是错把静脉合进动脉里去了

有人说:先生说灵素里经脉意思全是动脉,我听得很信服。说深部静脉,也被错当成了动脉,还有确实的证据吗?我愿意详细听一下

我回答说:灵素脉只有两大类,既然把深部脉当经脉,那深部静脉,还能到哪去?这深部静脉,也被归入经脉当中是明显的!

既然把经脉当动脉,这就是把深部静脉当动脉了。因为灵素知道动脉多数在深部,而不知道静脉大干,也在深部。就胡乱断定深部的脉全是动脉。不只这样,其实灵素不知道有静脉

即使他说的络脉,好象属于静脉,但综合全书,可以知道其中说的络脉,全是说的经脉的分枝,由一条经脉联络其他经脉的!

请看《灵枢·经脉篇》的话,说:

“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

  • 解释的人说,凡是经脉都走在分肉之间、溪谷交会的地方,络脉走的,纵横错杂,是经脉走不到的,所以说是绝道。这样看来,《灵素》说的络脉,只不过在经脉不到的地方,出入联络,起到流通作用罢了。不是经脉的别枝,还是什么呢?这是第一个证据

  • 还有《脉度篇》说: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

    这就明确说经脉的分支横走的,叫做络脉,这是第二个证据

  • 还有《经脉篇》有十五络的名字,手太阴的别枝叫列缺,少阴的别枝叫通里,厥阴的别枝叫内关,太阳的别枝叫支正,阳明的别枝叫偏历,少阳的别枝叫外关,足太阳的别枝叫飞阳,少阳的别枝叫光明,阳明的别枝叫丰隆,太阴的别枝叫公孙,少阴的别枝叫大钟,厥阴的别枝叫蠡沟,任脉的别枝叫尾翳,督脉的别枝叫长强,脾的太络叫大包。明确地把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的别枝,叫做络脉,这是第三个证据

根据这三个证据,《灵素》的络脉全是经脉的分枝,不用怀疑了。它说的络脉,显然是今天的静脉,还误认为经脉的分枝,何况深部的静脉呢?所以

我说:《灵素》不知道有静脉,其中说的络脉,是今天的浅层静脉,而《灵素》误认为是经脉的分枝其中说的经脉,包括今天的动脉和深部静脉,而《灵素》误认为全是动脉。这样谬误疏忽,把它奉为金科玉律的人,怎么还不知道回来呢?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

迷路了,百度搜索 海云青飞 官方网站 就可以随时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