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咽喉梅核气怎么治
2010-01-12 王教授京且 - https://tuenhai.com 整理
梅核气,按中医说是一种小病,本不值一提。但就是这看不起眼的小病,却让我一辈子不能忘怀!
记得那年刚到县医院工作,开诊第一天,县中的一位老教师来看病,说是总感到咽喉部有东西,呑不下,吐不出,时轻时重。曾在县思阳中医诊所看过多日,未见好转。四诊八纲之后,我以为是“梅核气”无疑,因为实习时见过这种病人
告诉病人不必担心,中医说是“梅核气”,如有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而名。西医可能是咽神经官能症。吃几付药就会好的。没想到的是今天好一点,明天又差一点,后天又好一点,大后天又差一点,反反复复弄了二十多天,不但未见好转,反而又有了声音嘶哑的症状
当时中医科就我一人,无法请教他人。只好请西医耳鼻喉科的梁大夫帮忙看了看。梁大夫做完检查后,二话没说,拿出转诊证明书,一边写一边说,到上级医院检查看看!病人走了之后,梁大夫私下跟我说,可能是咽喉部的肿瘤!一时我呆若木鸡,也不知说些什么好了。后来证实是喉癌,到广州手术之后,虽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声音嘶哑等等后遗症状。往后每次与该教师相遇,心中都有愧疚之情
后来才知道中医所谓的“梅核气”,西医又称之为“癔球症”、“咽异感症”。以咽喉部异常感觉症为主,症状时轻时重,无规律。病程长短不一,有数日、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临床上有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两大类不同
器质性的病变主要是咽部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舌根部囊肿或肿瘤、会厌囊肿等;邻近器官疾病,如鼻炎、鼻窦炎、喉炎、颈椎病、颈动脉炎、食管疾病、胃炎、胆结石等;肿瘤,如咽、喉、食管、贲门部的早期癌肿;全身性因素,如消化不良、甲状腺病变、维生素缺乏、重症肌无力、缺铁性贫血等等,涉及不少病种
非器质性的主要是咽神经官能症、癔病、恐癌症、精神焦虑等情况,都会引起咽异感症
咽异感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咽部。临床表现以病人常咽部可感到似有异物、蚁行、灼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为主,有的病人感到咽部有树叶、发丝、线头、肿物及痰粘着感,也有的感到颈部紧压感。这些感觉在病人做空咽动作时明显,而进食时则减轻或消失,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度咽痛。症状常随病人情绪起伏波动,异常感觉也可随时改变
这病的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西医认是一种心身疾病或精神躯体性疾病。是咽喉食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某些局部因素,包括器质性的病变,也包括本来是微不足道或非特异性的因素的非器质性病变。使管理内脏知觉的舌咽、迷走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或激惹,通过神经中枢传至大脑,引起异样感觉。对恐癌情绪较重和本来就有忧郁、精神不安或患神经官能症的人,会使感觉加重或“放大”;恐癌情绪等本身又可造成植物神经过度紧张,影响内脏肌,血管机能和腺体分泌机能的失调;全身代谢和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直接或间接造成内脏肌、血管机能和腺体分泌机能的失调,并加重对大脑皮层的病理性兴奋。这些又与器质性疾病局部因素一起刺激呈兴奋亢进状态的感觉神经末梢,因而加重咽的异常感觉
临床上有两种情况是要注意的:一种情况是掉以轻心。未经过系统的认真检查就轻易地以“是非器质性疾病”或一般的“器质性疾病”来解释症状,从而延误病因的治疗 ;另一种情况是病人过分担心。尽管经医生反复全面地检查过,确认没有器质性的疾病,仍然怀疑自己得了恶性肿瘤之类的毛病,进而使病情加重
因此正确对待疾病,相信科学是患者应该拥有的健康心理。所以咽异感症的治疗必须针对病因,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经过仔细检查,确无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应该让病人了解疾病的本质,以求病人配合治疗;对确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也应告知具体情况,及时釆取措施
之所以抄写下这么多西医的东西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医对“梅核气”的认识少之又少,充其量是《金匮要略》、《赤水玄珠》中的片言碎语,及《中医耳鼻喉科学》教材中的“七情郁结”、“肝失调达”、“气机不利”、“妇人多见”的病理机制;“疏肝理气”、“行气导滞”、“散结除痰”、“内治”、“外治”、“针刺”的治疗方法
比对于西医的认识和诊治情况,未免过于简单,显现了中医之弊端。如此下去,诊断不明,拖延治疗,真不知要误了多少人的性命!
其实,自己知道,不说出来,别人也无从知晓,但还是说了,并写了出来。旨在希望能引起同道们的反省和重视,知道中医的缺失,别再阴阳阴阳地稀里糊涂下去了。〔京且〕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