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派众多的原因:说明中医不靠谱

2010-01-31 王教授京且 - https://tuenhai.com 整理

“条条道路通罗马”是古罗马历史上传下来的一句俗语,用来比喻一件事物处于人心所归的中心地位时,就能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力和物力。以后,又引申为,虽然所走的道路不同,但是可以达到共同的目的地。作为人生的道路未尝不可,可作为医学科学的路子却没那么简单

记得我们念书时好象只有《中医医案选讲》什么的,讲的是名家的治验个案。先生们都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临床,历代名医医案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也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所以章太炎先生曾说道:“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

海云青飞按:由此可见,章太炎是个糊涂人。中医案都是精选过的,其价值约等于零。同样做法,吃香灰治病都会有医案,如果有人需要的话

一九八二年之后才有了《中医各家学说》这门课,作为中医专业教育的一门后期综合性提高课程。编者说,通过学习中医的主要学派及历代著名医学专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使学生们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得到系统提高.由于各个医家的学术思想许多是反映在他们的医案之中,所以在教学中可从各家的代表著作中,选择一些典型医案,给学生做具体细致的分析,使学生从其医疗实践中领会其思维方式与用药经验.中医医案学的历史与成就。可见《中医各家学说》实质上就是在原来的《中医医案选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我一直认为作为医案选讲未尝不可,成功的案例会给后人以启迪,促使人们进一步去探索。但一案一例却成了学说理论似乎有些不妥。而且多种学说理论的并存,只能说明中医的各家学说理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没个统一的标准。都对都不错,用张先生的学说、理论和方法治也好,用李先生的学说、理论和方法治也行。不都成了可以达到共同的目的地的“条条道路通罗马”了!岂不是个个都行,样样都能,不治也行。病到底是谁治好的?还是其自己好的!

任何科学,都是全人类长时间共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颠扑不破的保存了下来,是非难定的暂时存疑,不符实际的一概剔除。认识、观点、学说、学派和理论都可以不同,但医学科学终归是科学,不同于文化,文化可以多元,而科学是共同的、统一的、一元的,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倘若都是学是说,都是理都是论,都对都没错,则不仅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了,还可以“条条道路通北京”,“条条道路通上海”什么的呢!

象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所推崇,奉为经典。但从晋唐至宋元明清,形成了众多的伤寒学派,各自的理论和方法又有所不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原有的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客观需要,因此一些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习心得体会,创立更有效的新说新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是历史的必然,兴许不会有错。但按现代医学的方式方法,则当新的认识、观点、学说和理论产生之后,旧的认识、观点、学说和理论就会被淘汰,而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能够保持和发扬批判精神,因而能够不断地扬弃过时的认识、观点、学说和理论而向前迈进

不可能既有“寒凉一派”,又有“补土一派”;“攻邪一派”;“滋阴一派”;“温补一派”什么的。什么“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伤寒学派”、“温热学派”等等长期共存。而且派中有派,派派都行,群雄共舞。两千多年来,人们总是翻来复去搞着大致相同的一套东西。名曰百家爭呜,丰富多采,实则千人一面,总以墨守成规,谨奉传统为特点,让人无所适从。也说明中医确实没个准绳,是公说公有道,婆说婆有理。医学科学是要用“实践”、“实验”、“实证”、“证伪”等等方式方法来测定验证的,而不是由某某人、某某学派说了算。中医的多样化、多元性,不正好说明了其文化特征的本质?

记得,那年大师兄调回学院准备担任《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教学任务。先是到京城进修了一番,回来之后,我曾问过他有什么心得体会?他说,一言难尽,你所说的“条条道路通罗马”、“条条道路通北京”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我说,鲁迅先生当年在《故乡》一文中曾经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就像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充分表达了先生对当时中国何去何从的迷茫!古人、死人固然都已经无所谓了,而对今人、活人可真是大有所谓的!后来大师兄无可奈何,还是到附属医院搞临床去了

路是人走出来的,这,一点没错。我后来曾跟大师兄调侃道,我这里还有一条路,白开水一派,还可以验证呢,不妨一试,水可是最好的药哦!大师兄笑而答曰:我也有一家之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啊!〔京且〕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