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阴学说古代参考文献、资料
阳阴学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阳阴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朴素抽象,古代医家把古代哲学的精气,阳阴,五行学说当作真理崇拜
海云青飞 https://tuenhai.com 2018-11-17
物质决定意识,人们对阳阴学说的理解每况愈下
海云青飞 : 阳阴就是二分法,用阳阴来表示二分法,十分简明,是古人伟大的创举
阳阴也是理解宇宙、生命奥秘极为重要的一环。每个追求真理的人都有必要掌握阳阴之道
对于远古许多人来说,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他们的的朴素的信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笼罩在信仰下,因此对阳阴有较深的直观体悟。随着时代发展,阳阴学说内容看似越来越多,同时,阳阴也越来越流于理论研究,也就是口头说说阳阴而已,而没有亲身的直观体悟
看看现在的《黄帝内经》“专家”,讲座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他自己相信天人感应吗,自己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体悟阳阴之道吗,可能一个“专家”也找不到了,这是时代的悲哀,阳阴是大道,却由一群不相信大道的人在讲授,误导了万千的学子,阻碍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
真人做事知行合一,如果相信一个学说,就在时时处处实行,说真话,做真事。tuenhai.com 海云青飞 就是一直坚持这么做的,哪怕一个观念不被全天下的人接受,也不会为了迎合别人,为了市场经济而改变自己的观点。有时真话不能全说,那么至少可以做到假话全不说
Don: 为什么人们对阳阴之道的理解越来越流于形式呢
海云青飞 : 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拥有的物质会相应增加,于是人们会越来越现实,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会倾向于物质利益,而不是真实
Don: 噢,我明白了,“专家”是因为物质的原因,为了利益选择宣扬何种观点
海云青飞 : 是的,他们并不关心讲的东西对不对,也不关心自己信不信,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物质利益
Don : 不会都是这样吧
海云青飞 : 我说的是整体的趋势,人们的意识越来越受到物质的绑架,很难有例外。每个人都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这些都是现实的因素,即使有钱人,他眼睛盯着的永远是更多的钱,除了疯子,谁能超脱物质呢
Don: 好深奥
海云青飞 : 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Don : 对于老师也是这样吗
海云青飞 : 谁也不能例外。我经常为了坚持自己的整体观信仰,花很多时间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不考虑物质的利益,现在就是这样,我写的观点都是真实,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不会为了使文章有更多的点击量而改变观点
Don : 这么说来,老师已经超脱了物质对意识的影响
海云青飞 : 只要还需要吃饭,不管是人还是神,都不能超脱物质对意识的影响。我现在可以不考虑物质,是因为家中尚有余粮,否则,哪会有时间分享,不过我仍旧不会为了别的因素改变观点。人只有一辈子,要活得有意义,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无论结果如何,至少自己不会后悔
揭开《黄帝内经》的神秘面纱(32)
作者:王力微
第二篇:天人感应、阳阴、五行
第二章 阳阴
一、阳阴观念的早期描述
阳阴地观念起源很早,有记载的最早描述大约出现在3000多年前,应该是来源于对昼夜、季节交替以及生命有男女、雌雄等的观察而来,这样的观察有事实为依据,但观察比较原始,描述比较笼统,远远不够精确
《周易》:
“一阴一阳为之道。”
按:这比较符合一个事物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事物不是按一阴一阳排列的,失之机械。比方说数字编程,单链RNA的核苷酸排列,就不是一阴一阳。太阳系的行星,也不是一个,决不是一阴一阳那样机械
“阳阴不测谓之神。”
按:对立统一的变化是难以穷尽的,但也有规律可循,只是要去收集数据,去比较、去归纳,去升华,找出某个领域、范围的规律。这个规律,是相对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正确的,也就是相对真理,例如牛顿的经典力学。抛开一定的条件,把相对真理绝对化,必然产生谬误
“观变于阳阴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按:刚柔的相叠,犹如数字化的1 和0,取数十、数百、数千、数万、数亿、数万亿、数亿亿(京)排列组合,就能表达无数的精彩。就生物界而言,四种核苷酸,取不同的数字排列组合,就能表达出形形色色的生命。但是,不是每一种排列组合都是有意义的,庞大的数字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是有意义的,这就构成了世界的精彩。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六爻所能概括的
《老子》里牵涉阳阴的有:
“万物负阴而抱阳。”
按:说得太绝对化了。什么叫负阴抱阳?有些情况是,有些情况不是,不能一概而论。《黄帝内经》里,有的篇目沿袭了这个说法,有的和这个说法相反
《管子》:
“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故春夏生长,秋收冬藏,四时之节也。”
按:《黄帝内经》里,沿袭了这个说法。失之粗略、机械、笼统
《庄子》: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按:《黄帝内经》里,沿袭了这个说法。失之粗略、含糊、笼统
《荀子》: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阳阴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何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按:这个说法比较符合事实。仍嫌笼统
《吕氏春秋》: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阳阴。阳阴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按:与《易》的描述相似
战国时的邹衍,是专门说阳阴的,他的著作已经失传了
董仲舒的“阳阴”说,基本上是继承了邹衍的学说,在《春秋繁露》里有很多描述:
“阳气始出东北而南行,就其位也,西转而北入,藏其休也;阴气始出东南而北行,亦就其位也,西转而南入,屏其伏也。是故阳以南方为位,以北方为休;阴以北方为位,以南方为伏。阳至其位,而大暑热;阴至其位,而大寒冻;阳至其休,而入化于地;阴至其伏,而避德于下。”
按:《黄帝内经》吸取了这个观念,有所改造
“北方者,天之所终始也,阳阴之所合别也。冬至之后,阴俛而西入,阳仰而东出,……春夏、阳多而阴少,秋冬、阳少而阴多,”
按:《黄帝内经》吸取了这个观念,有所改造
“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
“春出阳而入阴,秋出阴而入阳,夏右阳而左阴,冬右阴而左阳:阴出则阳入,阳出则阴入,阴右则阳左,阴左则阳右,……”
按:《黄帝内经》吸取了这个观念,有所改造
“从中春至于秋,气温柔和调,及季秋九月,阴乃始多于阳,天于是时出溧下霜,出溧下霜,而天降物,固已皆成矣。故九月者,天之功大究于是月也,十月而悉毕,故案其迹,数其实,清溧之日少少耳,功已毕成之后,阴乃大出,天之成功也,……”
按:《黄帝内经》吸取了这个观念,有所改造
早期的“阳阴”的概念是从实际观察而来,少有雕饰和胡乱发挥。“一阴一阳为之道。”反映了每个事物都含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古人的认识没有这样精确,由于含糊,给董仲舒之伦加以歪曲留下了空间。董仲舒的阳阴概念,很多是出自猜测、想象和牵强附会。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迎合汉武帝极权独裁的需要,君是阳,臣是阴;男是阳,女是阴;父是阳,子是阴,既三纲是也,阳尊阴卑,他梦想用这套理论就能就能建立江山永固的精神支柱。把本来是唯物的东西机械化了,就变成了僵死的东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这也不符合事实,乃是把真理变成了谬误。汉家天下,就是从此时由盛变衰的。这是在观念上,从僵死的教条出发,不能从实际出发,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必然结果。由于董仲舒的教条贻害中国两千多年,严重束缚了国人的创造性思维,在权威面前只能毕恭毕敬,哪怕再荒唐的东西,也必须叫好,否则就是数典忘祖。试想,一个不排泄荒谬的机体,能有活力吗?《黄帝内经》中的“天人感应、阳阴五行”都深受董仲舒的影响。以致于形成这样一种现象,为了自己的东西有人买帐,就拼命包装“经典”,神化“经典”,炒做“经典”,反正这比踏踏实实做学问要容易多了,且可以得到喝彩和奖赏,实事求是地评论中医,反倒成了异端,除了《新语丝》这块园地以外,很少有地方能“立此存照”。没有争论,学术怎么发展?挟“经典“以捞利益,董仲舒的谬论,把中国人害惨了!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