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良心的名老中医回首人生
六十抒怀 2009-11-30 王教授京且 - https://tuenhai.com 整理
六十岁了!甲子本命年对人生来说是一个界限。那就是结束了职业生涯,开始享受自然人生,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对于年龄的诀窍就是将它除以2来看待,我只是30岁而已!
虽然自己平凡得近乎平庸,并没有什么引以为自豪的作为。也就是个本科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髙不成,低不就,人虽瘦,皮欠厚,身与名,都不重,如荘子所说:“在材与无材之间”。但回首往事毕竟也没有什么悔恨之处。扪心自问,对得起民众,对得起社会。虽不富有,不能为妻儿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这也是自己一直感到遗憾的事情,但是他们毕竟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而立足于社会。自己又还有何憾事可言呢!唯一对不起的是将我们兄弟姐妹八人培养成人,而一辈子含辛茹苦、饱经风霜的父母,尤其是我那可怜的老母亲,晚年还让病魔给折磨了多年,这可是我这个当“医生”的儿子终身感到难过、愧疚和无奈的事情!
年轻时感到遥遥无期好漫长的岁月就这样过去了,这么快就走进了甲子本命年。妻子给我买了两条红裤衩,年青的时候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流年之类的说法,而到如今还是顺从的穿上。我想,习俗代表着人们的一种善良意愿,何况自己本来就是凡夫俗子,何必自命清髙,执拗地要超凡脱俗呢!这人的啊,看来还是理性不易养成,科学更难坚守;有科学的技能,未必有科学的素质;有科学的素质,未必有科学的品格
未来还会有几个本命年!每次都会让人感到人生即将接近尾声,如今已到了“时时可去,处处求生”的时刻!人生如寄,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存留在这个世上的,只不过是短暂的过客,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来。该做能做的事情还是得抓紧去做啊,谁又愿意让自己宝贵的生命无声无息地毫无意义地消耗掉呢!说虽是这么说,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这样过去了,有道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青春已逝,岁月不再!要记下此时此刻自己一些零乱的思绪,同时也记下甲子本命年自己的一些心愿
退休之后,不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但求健康快乐每一天,人生无常,一切都应顺其自然。人们常说要以健康为中心,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退休生活原则。以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没错,我不反对,但“糊涂一点”却不敢苟同。有些事情还真不能糊涂,还是明白一点好!否则不就慢慢痴呆了吗?这人生又如何能潇洒走一回呢?! 人们常常会发出“人生苦短”的哀叹,其实短长都罢,关键是要活得个明白清楚
活到今天,虽不能像一些大家们那样,立德、立功、立言,但正直、正心、正行还是做到了。总还可以回顾和反思自己所经历的人生,所遇到的人和事,写下一些感悟吧。在未来的日子里,要将自己风风雨雨的人生,将自己慢慢弄清楚的事体,回忆起来,整理出来,记录下来,使自己更明白一点。将自己明了的事情,世间的真情实相,告诉后人,先觉觉后,责无旁贷,这是老一辈人的责任与义务,岂不乐哉!
想来不妨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当然要量力而行,而且范围要宽泛一些,要从生活的诸多方面来激发自己的思绪和激情。只有这样,将来在告别人生的时候,脸上才会有一丝无愧的笑容。要用自己快乐之心,诚挚之心去酿造一个又一个甜蜜美好的祝福。献给所有的亲人,献给所有的朋友和同学,同时也献给那些天底下需要祝福的人们
老年的内在意义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成熟。因此,享受老年时光是人类享受生活的重要内涵,要充分享受生命的这一程。有人说,最好的年华是退休之后。的确,像青春一样易逝的老年时光是完全不必用打发、填充这些词汇来修饰的。一般来说,好象性情豪爽、豁达的人们,寿命比一般人要长,究其原因是他们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人的老年生活自然充满激情,他们从不言老,从不停止进取,其生命的火焰越烧越旺
大学毕业之后,曾先后当过医生、教师和教学、医疗行政管理干部及党务工作者。职业角色的不断转换,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今天看来,并非自己如何髙明能耐,而是社会分工使然。品味这职业人生,感悟颇多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乃仁术,好自为之
人类与自身疾病的斗争发展到今天,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疾病的科学诊断与治疗,一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一名优秀的医师应当在这两个层面上游刃自如。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仅在于其能创造“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奇迹,更在于其能否判断疾病的“不治自愈”,或者目前尚“无法治愈”;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仅是优秀的临床医学家,更应是一位医学教育家。医学的目的,一直就是在帮助病人。让自己永远铭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一自古流传下来的医学之崇髙目的。要敬畏生命、珍重健康、追求真理
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近代医学是“最年轻的科学”,究其历史也就百余年,它既是对疾病的科学诊断与治疗,也是对病人的一种人文关怀。正因为其年轻,所以还要不断地探索进取,所以其前途无量。从近代医学发展到现代医学也还不到五十多年,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将在新世纪中突飞猛进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自然哲学,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对病人的一种“人文关怀”,除外科、骨伤科等专科技术层面的一些特殊治疗外,都是在催生“人的本能”,是在“唤醒病人的自愈力”,是对病人的一种“抚摸”和“安慰”,与现代医学有着完全不同的“范式”
医学科学将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将无止境地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无论那一门医学,都要具有其核心竞争力,即在市场化的条件下,经得起优胜劣汰、优势互补、优化配置的检验和选择。中医也应接受这普世价值的东西,与现代医学科学接轨,与时偕行,紧跟上这时代的步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就高等教育而言,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素质好的学生不用教,素质差的学生教不会。所谓素质不仅是指智力,还包括学习兴趣和爱好,更包括学习态度和动机
教师最难的不是传道、授业,而是解惑。解惑答疑不仅仅是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如何解答学生们所提出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想法和问题,这些想法和问题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要将这些如实地告知学生,使学生常惑常问,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树立起质疑、批判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育绝非单纯的工具,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思想的启迪、人格心灵的呼唤
至于教学、医疗行政管理干部与党务工作者,恕我说几句不太中听的话,当初之所以答应季院长、李处长出来做点事,只想为师生们做些服务。可不曾想到这坛子里的水很深、很浊,绝不是有个性、讲正义、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相信“德先生”与“赛先生”的读书人该去玩的地方,最后连季院长也愤然辞职而去,坚决不干了!
“公仆”之说只是“巴黎公社”人们的一厢情愿和良好的愿望罢了,又有多少人能确实做得到?谁不是以“官”自居!后来才发现,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过去所憧憬并为之奋斗的,几乎完全是两码事!……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段,个人会被推到社会大舞台的一定位置上,当事情过去之后,应该懂得离去,退到舞台的边缘,甚至完全离开这个舞台。既然退了下来,就是一种解脱,没有必要再去说三道四了。何必在“处江湖之远”的晚年去追思“居庙堂之高”的经历呢,应当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争取多活几年,享受天伦之乐。更应懂得,长江后浪逐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而且转得会更好!但愿后来者比我们更聪明、更自觉些。其实,到了眼睛睁不开,嘴也合不拢,腰也直不起,头脑也不清醒时,是不会讨任何人欢喜的
歌德曾经说过,“人的幸福,全在于心的幸福”。快乐是人生的一种态度,也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只要端正生活态度,也就是找到了快乐。苏格拉底也说过,“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到来”。学会快乐,不只是一个生活技巧问题,而是一个思想境界的问题。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享受生命,享受人生,就是享受追求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的过程。(京且)
花甲之后又五年
2010-12-15 王教授京且 - https://tuenhai.com 整理
六十岁退休时,曾许下诺言,要将自己风风雨雨的人生,将这一辈子所经历的人和事,慢慢弄清楚的事体,做一番认真梳理,回忆起来,整理出来,记录下来,使自己更明白一点。为免所知悉的情况泯灭,基于一位老人的责任与使命,希望能将自己亲身的经历,所明了的事情,世间的真情实况,择其要者以示后人。可世事难料,还没来得及动笔,老母亲却病倒了下来,每天往返于609路公交车之上。三年之后,从医院送走了母亲。父亲上寿期颐、桑榆晚景,需要有人照顾,因而一直在家侍候,不敢怠慢与偷闲。只能于睡前晨起时分,认真回忆,仔细琢磨,精心构思,草拟腹稿。直至2009年秋后,待一切家务护理工作趋于稳定和熟练之后,稍有余暇,通过对面房住的学生在“和讯网”开了个“愽客”,才能如愿以偿
自己十九岁进中医学院,学了一辈子中医,当了一辈子中医生,教了三十多年中医,年近退休才慢慢读懂了中医,弄清楚了“中医理论”是怎么回事。早先只是困惑,感觉并不十分强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实践的磨练,阅历的积淀,这种感受就越加分明,更加深刻了
一年多来,围绕着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以叙事的形式,夹叙夹议,有感而发。道说了“中医理论”的形成;中医是中国古代的一门“自然哲学”;它的本质是“感觉”加“类比”的推理;中医的“神仙英雄史观”和“一次认识完成论”;古往今来的“两种中医”;中医是怎样“看病”的;中医为什么能“看好病”;以及中西医学的相互比较和不同范式。回顾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从理论到实践,从困惑到质疑,从反思到批判,从追求到觉悟,诉说了自己学习的感受和体会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落指先后敲下了106篇愽文〔经修改重新发出的后面8篇不包括在内〕,100多万字,还原了历史,道岀了原委,说出了真相。那两千多年的所谓中国医学史,其实多是些吊诡的现代史,经过后来的人们不断地捡选、涂抹和添加,早已“古为今用”了。考证是翔实的,求证是严谨的,叙事也是理性的,这对个人而言无疑是一笔人生财富
有同学说,当下大家都在靠中医赚钱的时候,你却在论说中医的长短,似乎有点不识时相;也有同学说,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谈论一个十分圣洁的话题,未免过于奢侈;还有人说,这老头子,不自量力,自以为是,不甘寂寞!而我自己却始终认为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说了自己应该说的话,在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了出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乐而不为!当敲完所有愽文之后无限释然,此生或错过,但留下真话永存。认清历史的过往,认清自己,对于现在和未来,才有真正的借鉴意义
真正读懂并理解我的意思的人们都会想到,其实,只要能识字断文,大凡有点仁爱之心,不是故弄玄虚沽名钓誉,按照“中医经典”或摹仿着老先生们的方子,开出几味中药来,吃了不死人,谁都能当一名好中医!
自己也跟学生们说过,大家不必介意,时下到门诊找你看病的多是些慢性病病人,即便是急性病也是西医看过了大半截,让你去做些调理调理治治病尾罢了。只要心中有数,懂得进退,充分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凭你那“感觉”加“类比”的悟性,取“四象”而“比类”推理一番,“谨察阳阴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开点清淡无毒的中药,不妨大胆去试试,心诚则灵哦。说不准哪一天,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功成名就,您也能挂上“名中医”、“名老中医”的金字牌匾,何况人家没上过几天临床也没看过几个病人的,包装一下,不照样当上了“著名中医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可真要上个病房管管病人,绝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儿,还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学好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否则,只能看看门诊,当个“甩手郎中”,在那现代化医院的病房里,你是无法也不可能呆得下去的
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已经弄明白并愿意将这明白了的真情实况告知学子与世人,使大家都能有所知晓,不致于视听迷惑是非混淆。否则,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传统经典该当何解释?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现代口号岂不成了空话一句!
在一个公民科学素质仅为3.27%〔据2010年3月8日至4月21日中国科协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国家,知识分子不仅自己立身要正,更要有高尚的操守,不能为个人利益而失去良知,要有“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面前,更不能沉默或者逃避,要有不惧流俗敢说真话的勇气。知识分子应当代表着社会和时代的理性精神,如果因为讲真话说实话而挨了骂,那恰恰是一位知识分子的光荣。有道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其实,这社会正如当今著名学者许倬云先生所言:只要1%的人开始想问题就有希望!
入行四十多年来,使自己深感读医之难。读医难,读医之所以难,难就难在,读医犹如读“人”、读“己”,这人类的奥秘永远读不完!绝无中国古文字中那“人”字“一撇一捺”,“己”字“张口吃饭”的象形解释那么简单
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二:
-
一是“孩童辩日,如盘如汤”。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世上,同一人,同一物,同一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与态度,没个统一的尺度科学的准绳。把中医这门古老的自然哲学当作自然科学来读,以为只要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事物,所学习和研究的事物、对象就是科学。将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致性与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个体“认知世界”的内容和标准的差异性混为一谈;否认个体的“认知世界”与真实的“客观世界”存在着差距。当从中无法获得科学的证据和结论时,其实,已经明示了什么。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人失去良知弄虚作假;有人弃而逃避不敢面对;有人将自己的“个人感觉”、“自我实践”、“直接经验”等等由于受时间、地点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所制约的所谓个体“认知世界”与真实的“客观世界”等量齐观,混淆了认识论的基础,甚至不惜怀疑科学理性的普世价值,为自己和利益集团而另立“科学”范式
-
二是“夫医者以愈为职……苟治之有效,无异于得鱼兔,安问其筌与蹄为”。抱着一种但求捕得鱼兔不必问其捕捉工具,只要有疗效就没必要问其理论是否合理的实用主义态度。对中医疗效的判定有失偏颇,以致误读误判!以为中医用药在先,病愈在后就是中医的疗效。对中医的疗效缺乏深入细致全面正确的分析,缺乏科学实验和循证医学的方法,完全忽视了人体本身、致病因素、疾病乃至医生、药物等等诸缘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中医理论”所遗留下来的历史缺陷与无奈
就人类的认知而言,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被认识的对象。只要你把眼睛转个弯去看看自己,不是指向眼前的客观外部世界,而是指向眼后的自身内部世界,认识认识自己这活蹦活跳的生命,就会发见眼后的一切却是那么模模糊糊,不甚了了,一片幽暗,没眼前的那么明了清晰,清楚明白。纵观近、现代医学的发展历史,人们对自身的认识,是一个相当复杂、晦涩和困难的过程,往往停停打打,打打停停,时而迂回曲折,时而停滞不前,甚至几经蒙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花甲之后又五年 -2
而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人类己经能够登上月球,遨游太空,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尤其是对自身大脑的认识;对人体微观世界的认识;对精神性、心理性疾病和某些慢性病的认识;对一些仅有症状而查无体征时下称之为“心身性疾病”的认识。因而不得不又回归到几千年前的原始认知之上,“感觉”加“类比”,“取象比类”,似乎只有那些含糊模棱天人合一大一统的理论才能说明一切,而且越是“高度抽象”越能说明“深奥问题”!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神学医到玄学医再到科学医漫长的历史过程,医学的进步是点点滴滴的进步,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科学理论的停滞无法促使技术手段进步,技术手段的停滞又会阻碍科学理论发展
那后来的哲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给生命下了一个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这个存在形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自然界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又说:“生命首先正是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矛盾一停止,生命也就停止,死亡就到来”。这“生命”、“蛋白体”、“存在形式”、“新陈代谢”、“自身”、“物体”、“过程”、“每一瞬间”、“别的东西”、“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等等复杂而多变的情况,够你去揣摩的了。但如今看来,那生命之中还有许许多多更为深奥的知识和学问,即便是伟大的哲人也未免能说得个完道得个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最宝贵的是健康,人的一生就好像一声叹息!健康固然需要自己去维系,岂能让它停止、灭亡,得寻觅点神丹妙药,以求长生不死。但其终究会停止、灭亡而去,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完全不会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难什么难!我那老先生说:只要识得一个“人”字就可当中医生。那思考着的学生说:那老先生可“从未读过内、外、妇、儿、五官这些临床各科的书籍,他就凭一本《内经》治病”,“而且临床疗效卓著”。老先生还说:《黄帝内经》中只要“一句话悟清了,你一辈子都受用无穷”。那学生也说:可见“经典的这个后延性实在太大太大,它确实是一个早熟的文化,它确实是历久弥新的东西”。当今这世道儿,仅仅自称或别人称“才气非凡”是不够的,是骡子是马,只有拉出去溜几圈方才真正知道。坐井观天和自说自话的人,完全形同痴人说梦,更不值一哂。那点点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对病人的一种“撫摸”、“安慰”和“关怀”,留下点人文色彩罢了!
难什么难!睁开眼睛看看这世界,不就是白日、黒夜;太阳、月亮;高山、流水;男人、女人;一团“气”而已……再简单容易不过的事儿了。那阳阴一分为二不就是哲学?那股子“气”不就统揽了天地人日月星辰三才七政?那六淫外感、七情内伤、阳阴失衡、五行乘侮、运气失调、八纲偏颇、经络脏腑失衡不都是病?“谨查阳阴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庸之道,国身治同,良相良医,圣人、上工们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怎么会是“细菌”、“病毒”等等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人体“新陈代谢”的障碍和“内分泌”的失调?又怎么会是“细胞”、“干细胞”、“蛋白体”、“线立体”、“基因”的缺损?病理、药理、诊断标准、治愈标准、有效成分、对因治疗、无效验证、对照组验证、血钾、血钠、血尿酸、肌酐、血糖、胆固醇、高密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子、质子、酶等等名目繁多细之又细微之又微的东西!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何必弄得那么复杂繁琐,自讨苦吃,自寻烦恼?!r
没错,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接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在于是愿意受那些过时的哲学所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那正确的哲学思想可能会是科学的先导,而错误的、过了时的哲学思想却往往是科学发展和进步的障碍
中医理论满足于两千多年前所谓传统的、形而上的自然哲学残渣,所谓“神仙英雄史观”、“一次认识完成论”,使之得以苟延残喘;中医理论在“维系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说辞之下,成了时下众多中国人的心灵鸡汤与精神鸦片。其实,只有当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接受了辩证法则的时候,一切哲学垃圾,才会成为多余的东西,在实证科学中消失掉。所以,无论是自然科学家和社会人文学者,对事物的认识和对真理的探求,都要经历这样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绝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医学科学的发展也一样,绝没传统中医那“秀才学医,笼里抓鸡”、“医学实在易”般的简单,也没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尽人事,听天命”那么淡定乐观无所谓!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始终致力于引进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他们的努力,科学精神已经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尽管眼下公民的科学素质还比较低,但大家无时无刻不在分享着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现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如果真正放眼看世界,比对世界上各个大国兴衰的历史,就会很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离我们还有多远!
我们仍然处在转型时期的落后阶段,虽经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这种进步更多是“量的进步”,接下来需要实现的是“质的进步”,而真要实行“质的进步”还需要继续艰苦努力。如不舍弃旧的传统,进行充满阵痛、脱胎换骨的转变,就难以完成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如果囿于历史的成见,满足于以往的经典,固执于旧的理论,为传统观念所束缚,不求进取,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医学科学还会落后于人家几十上百年,最终将贻误为害整个民族。因此,身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医学工作者要象106岁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不应只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去看世界,而是要学会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国家与民族。紧跟着全球化时代的科学与民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步伐奋起直追
好心的人们都建议我将近年来所感所发的愽文一并整理付梓成书,但我却认为让她留在网上更为妥当,因为书本印数有限可以焚掉,网络无边不可泯灭!就让她作为一个“中医理论”的“时间囊”,永远留置给后人。也作为自己的“时间囊”:五年、十年……五十年或百年之前,一位学过中医的老头子,对他自己所学习和从事过的专业曾经留下这么些言语。知我罪我,任人评说!
如今,花甲之后又五年,六十有五矣!将其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就那么一丁点一瞬间的事儿,微渺至极。行年六十五,当知六十四年之非,人生苦短,能读懂一、两个“理论”,幸哉足矣!
迁延蹉跎,来日无多,未来还有多少个五年!得留点时间给自己,尽情享受人生这份休闲与幸福,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日出东海落西山,睁开眼睛又一天。愁也一天,喜也一天,愁愁喜喜只求人舒坦;每天领取养命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多多少少一个样;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粗粗细细都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捡,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好好赖赖只御寒;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贫贫富富又咋样;常与知己好友多聊聊,不改书生气,放言无所忌,笑谈天下大小事。但是,无论如何,遇事还得动动脑筋钻个牛角尖,应该说的还得去说,应该做的还得去做。老来随心所欲之,愤乐而不知老之将至,不以亢龙为忧,却以亢龙无悔矣。否则,岂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回!
“知识就是力量”!如今这话已经成为千古名言。毫无疑问,培根先生所说的“知识”,应是当下最新的最有用的科学知识和学问,而不是过了时的已经陈旧无用的知识和学问。世界上只有科学知识和学问才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与人终生相伴的财富,别的什么地位、权力、金钱等等都是身外之物。因此,古往今来,众多优秀的民族、杰出的人士都把接受继续教育、终生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作为毕生的追求和生活方式
那客观世界可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哦!〔京且〕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