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四个阶段:气、 理、 实、 科

2010-03-25 王教授京且 - https://tuenhai.com 整理

落指敲下这篇文字,缘起于退休之后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作的比较思考。中国古代哲学的学术脉络,虽有儒、释、道三家的“经学”之说,但就中国古圣先贤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和他们心目中客观世界的图像而言,大致经历了:

  • 先秦以后至宋明之前的“气学”
  • 宋明“理学”
  • 明清“实学”
  • 直到明清之后乃至民国初期,才逐渐出现了“科学”。所以中国的学术发展,大致经历了所谓气、理、实、科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气”是什么?这不仅是中国哲学所研究的课题,也是中医理论和气功理论所要探讨的对象。“气”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一样,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逐步完备起来。在春秋战国时代,它基本上是以物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而出现在文献之中。《左传·昭公元年》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阳阴、风雨、晦明也”。声、色、味都是物对人所发生的作用,疾也是一样,即能使人得病。阳阴风雨晦明六气,除雨之外,都不是个具体的东西,而只是天的一种作用。战国时期,庄子又把“气”与“形”联系起来。汉代董仲舒把“气”的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不仅讲到同类相感,同气相求,而且成了其“天人感应”理论的基础,逐步明确“气”是构成天地人物的形质材料。后来又提出了阳阴二气、元气、精气等等各种不同的气,几乎每一事物都有一伴随着它的“气”。到了后来,“气”除了其物质性、功能性之外,还在有其精神属性。所以中医理论就形成了所谓“精、气、神”的学说,它们通过脏腑、经络,不仅互相联系,而且相互作用着。但是,对“气”的本质始终缺乏实质性的验证

宋明理学,我们从朱熹和呂祖谦共同所编辑的《近思录》中可窥其梗概。其主要内容是以“道体”和“性命”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主静”、“居敬”的存养为工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以“为圣”为目的的学说。虽说是中国哲学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而且这个时代还有了指南针、火药、活版印刷的三大技术发明。但宋明理学终究还只是对事物本体与现象、理与气、心与物、动静观、知行论、人性论以道德修养方面的所谓格物致知等等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正如后来的科学家任鸿隽先生所说,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多钻研故纸,高谈性理,或者如王阳明之格物,独坐七月;颜习斋之讲学,专事三物,即有所得,也和科学知识风马牛不相及”,“或搞些训诂,为古人作奴隶,书本外的新知识,永远不会发现”。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和认识事物的本质问题

明清实学较之宋明理学又进了一步,它是由宋明理学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明清实学的时代精神主要为“崇实黜虚”,具体的表现为批判精神;经世思想;科学精神;启蒙意识。明清实学成了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的桥梁。明清实学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演化,“西学东渐”之后,开启了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之法。开始对长期昧于世界大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关锁国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但是,统治阶级乃至国师们仍囿于“西学源于中法”、“用夏变夷”、“所谓西学,盖工匠技艺之事也”等等之说。因而始终无法将中国引向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导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畸形社会。这主要是由于封建势力及其传统思想的强大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微弱以及其实学思想不彻底所造成的,不能不说这是其局限性所在

清民科学是在宋明理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后,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叩关而来,步步进逼,给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状态的中华民族以极大的震撼。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堂堂之“天朝上国”,在洋人的坚炮利舰面前,损兵折将,割地赔款,威严扫地,“恒古未有之变局”促使更多的国人去考虑应对的办法。按照祖宗成法与传统老例办事已经无济于事,以天地、圣人、祖宗三者所形成的政权、神权、族权为主的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非变不可!应当“师各国之长,兼收并蓄,悉心致志,务在探其阃奥”。学习外国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御外来之侵略。但仍有“洋务官僚派”与“维新思想派”的不同。“洋务官僚派”虽然曾受过早期“维新思想派”的影响,但终究没能因此而改变顽固保守之本性,甚至影响至今。1909年至1929年清末民初留美运动持续了20年,经历了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在这20年间,中国的政局急剧动荡,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等等。从1904年起,经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与美方多次艰难交涉,美国政府于1907年同意拟将“庚子赔款”中超出美国实际损失部分的赔款退还中国,用于派遣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这批赴美留学生与各类官费留美生和自费留美生共同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留美学生队伍,形成留美高潮。这一运动伴随着政局的动荡和近代化历程的演进,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由涓涓溪流逐渐发展成颇具声势的洪流,并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诸多影响。可惜的是那段历史已被人们所渐渐淡忘,那个时代学人们的思想早已湮没

纵观中医的历史,无论是“气学”,抑或“理学”、“实学”的不同历史时期,对人体疾病的认识,始终离不开“气”。“理学”和“实学”只不过是对“气学”的进一步诠释

人身的阳阴之气、五行之气、五脏之气、六腑之气、元气、真气、精气、神气、血气等等都无法脱离得了“气”。致病的“六淫邪气”、“脏气不和”、“腑气不通”乃至后来的“戾气”、“疫疠之气”没那样与“气”无关。病机的“气机不畅”、“气不下行”、“气逆而上”、“气滞血郁”、“气有余便是火”都与“气”有关。治疗的“补气”、“行气”、“和气”、“顺气”、“降气”“清气”乃至“针灸得气”无不是在于“气”。几乎疾病的辨证论治无一不与“气”有着紧密的关联

中国古圣先贤们不仅用“气”来解释“疾病”;而且解释“物”用“气”;解释人和社会用“气”;解释“精神”也用“气”。在“气”的统领之下,对人和天,也就是人和自然以及主观与客观都混为一谈,是知其“气”,而不知其所以为“气”也!

把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看成是“西学源于中法”、“普通的工匠技艺”,自己却仅仅停留在对虚无飘渺无从所知的“气”的理解上,表现出了典型的中国封建时代为统治者服务的士大夫们的无知与傲慢。可以说根本就不懂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实质、作用与能量,不懂得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区别,更不懂得科学技术与中国古圣先贤们的“圣人之道”的本质差异!殊不知精密科学的精神,是真正全人类的精神!甚至现今还有人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以“气理学”开创所谓“中国传统科学”、“东方科学”、“自然国学”的新局面,企图“用夏变夷”

胡适先生曾就人们要批判和清算他时说过:“……要清算胡适,便是胡适在几十年来提倡科学方法”,这个科学方法的要点是“拿出证据来”,即“什么东西都要拿证据”。他还说:“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据胡适先生解释,有人最怕的是他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批判和清算他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个方法所造成的“流毒”

因为长期以来,胡适先生总是对学生说,他考证《红楼梦》、《水浒传》,就是要借这种人人掌握的小说材料提倡一种科学方法,教年轻人掌握这种方法,等于孙行者身上有三根救命毫毛,保证他们不受任何人欺骗。什么东西都要拿出证据来,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种方法可以打倒一切教条主义、盲从主义,而不被人“牵着鼻子走”

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人们确实要好好思考一下,我们的思想是否还要停留在气、理、实之上,或是坚定不移地迈向现代科学发展之路!〔京且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