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还能喝吗
鸿茅药酒的功效,鸿茅药酒事件
·方.舟.子·
这几年有一种叫“鸿茅药酒”的“保健品”(化妆成保健药酒,事实上是药品,国药准字Z15020795)在国内大作广告,卖得很火,很多人买来喝,一花就是几万块钱。保健品能火的奥秘,在于做虚假广告。据《健康时报》的统计,“鸿茅药酒”因为广告违规,十年内被通报了2600次,多次被地方监管部门勒令禁止销售。也有很多人在网上揭露这种保健品。但都没能把它怎么样,它似乎越卖越火了,其厂商势力也就越来越大了。广州有一名医生,因为在网上发帖说“鸿茅药酒”是毒药,今年一月被生产“鸿茅药酒”的公司所在地内蒙古凉城县的警方跨省抓捕,到现在关了三个多月了还没放出来,涉嫌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我以前也说过“鸿茅药酒”是毒酒,不知会不会被跨国抓捕?
广州那名医生批评“鸿茅药酒”,主要是认为老年人喝酒有害健康,不能把酒当保健品。这没有批到要害。“鸿茅药酒”的要害在其使用的中药。即使在中药药酒中,“鸿茅药酒”也显得非常特别。一般的药酒也就用到几种、十几种药材,“鸿茅药酒”却一下子用了67种中药药材,几乎把常用中药药材都用上了。很多人可能认为药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其实未必。恰恰相反,药材用得越多,风险越大。中医很喜欢说“是药三分毒”,现在“鸿茅药酒”把67种药材放一块,是不是就要二百多分毒啊?
这个当然是开玩笑。不同药材毒性有强有弱,不能含糊地说都有三分毒。我们应该搞清楚每一种药物具体都有什么样的毒性才对。但是对中药的毒性目前缺乏系统、透彻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不清楚的。不过,有些中药的毒性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据此可以知道,“鸿茅药酒”里含有多种已知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药材
这些药材中,有的是能够致命的。例如其中的附子含有致命的乌头碱,桃仁、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能够在消化道里产生致命的氢氰酸,经常有人因为吃附子、桃仁、苦杏仁丧命。有的药材虽然没有这么致命,但是也能引起急性中毒,例如何首乌,临床上有很多人吃了它得了药物性肝炎,严重的能导致肝衰竭。还有的药材,毒性比较缓慢,长期服用能够导致癌症,例如款冬花、槟榔,都是致癌物,能够导致癌症。还有的药材,具有类似激素的活性,例如当归、甘草
“鸿茅药酒”中的药材已知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不止这些,粗粗一看至少有十几种。有些人会说,对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复方配伍,分开了吃有毒性,合起来吃毒性就会相互抵消,没事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把一堆毒药放在一起吃,毒性相互抵消的概率可以说小得可以忽略,更大的可能是它们的毒性都还保留着,甚至增强了。很多有毒物质难溶于水,但是易溶于有机溶剂,用酒精长期浸泡,更容易把有毒物质浸泡出来,所以喝药酒中毒的风险要比喝一般的汤药大得多
这么多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用酒精浸泡,其实就是一种毒酒,但是一做虚假广告,就有那么多人敢喝,我只能佩服他们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的勇气
2018.4.14.
(科学猫头鹰首发)
鸿茅药酒!有能耐你让方.舟.子道歉
作者:王动
鲁迅曾经说过,现实永远比好莱坞大片更富戏剧性。话说这几天我正痛苦思索宇宙的未来,妄图拯救在《复联3》里被灭霸打得七零八碎的超级英雄们,不料现实里的诸位英雄好汉,已抢先一步奉献了大逆转的戏码。先是我们的好汉邻居大将军无限期推迟了跟南方同胞的高级别会谈,让形势一片大好的半岛局面重新笼罩阴云;接着被网民捧为“英雄”的谭秦东医生,在突然疑似精神病后,好像病情恶化了一般发布《个人声明》,向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道歉。而深陷舆论漩涡俨然大反派的鸿茅公司,却摇身一变成了胜利方,不仅表示接受谭医生的道歉,并“大度”地撤案撤诉。这一番兔起鹘落狼奔豕突的变化,直把我等围观群众看得目瞪口呆,连瓜都忘了吃
大将军的翻脸奇案显然不容我等草民妄议,鸿茅公司与谭医生的恩怨情仇能及时胜利闭幕,总算让尚未精神异常的人民群众精神一震。唯一有一点小意外的是,道歉和接受道歉的双方像捧逗哏一般互换了一下位置,反正是愿打愿挨的双簧,外人也就不必深究谁攻谁受的细节了。不过,鸿茅公司和谭医生之间的矛盾可以“私了”,但由鸿茅药酒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关法治原则的问题,却不该随着“私了”而被忽略
鸿茅药酒事件算得上今年舆论场中的大事件,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众多媒体都对此事件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和质问,连国家药品监督局都跳出来解释半天,网上舆论更是沸反盈天,然而当这些舆情的隆隆雷声过去之后,我们发现并未迎来能冲洗心中忧虑的及时雨。在此一事件中,最敏感的也最容易造成围观群众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清晰的答案,比如鸿茅药酒到底有没有毒、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滥用警权、谭秦东的百天牢狱之灾该不该得到赔偿、凉城县警方该不该被追究责任等等。如果连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都不能给公众一个很好的交代,不仅鸿茅药酒无法洗清自己的声誉,也白白浪费了一个可以普及法治常识的典型案例,更有甚者,会导致社会监督力量的萎缩,群众失去维护自身权益和行使监督权利的信心
并非我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仅仅从鸿茅公司和谭秦东心有默契的和解声明中,我们就能发现令人困惑的蹊跷之处。鸿茅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要撤回报案并撤回侵权诉讼。这当真让我们广大法盲百思不解:凉城县警方是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将谭医生抓捕并刑拘的,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并不是自诉刑事案件,一旦立案就是公诉案。此案不但立了案,而且抓了人,取了证,眼瞅着要开庭审理,才在最高检的干涉下,由凉城县检察院退回给公安机关补充侦察并变更强制措施。这样一桩都惊动了最高检的公诉案件,怎么能是一家酒厂想撤就能撤的呢?莫非鸿毛公司的能量已经能够左右中国司法了?
鸿茅药酒事件之所以持续发酵,透露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外力干预司法的忧虑,跨省抓捕的背后总少不了地方保护主义的阴影,警权滥用的深层其实是权大于法的痼疾。鸿茅药酒事件所折射出的中国法治乱象,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若不能以现实案例为借鉴,彻查责任,堵塞漏洞,规范法治,即便我们此番放过了鸿茅药酒,也难保不会再碰到此类荒唐事件
好在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方.舟.子先生在鸿茅药酒事件中接连发文质问,其中以《鸿茅药酒就是毒酒》一文最为干脆犀利,且以他的号召力,与谭医生文章所造成的影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按照鸿茅公司对谭医生的追究标准,方.舟.子的言论对鸿茅药酒的商品声誉可谓造成了巨大损害。可有趣的是,鸿茅酒厂愣是假装没看到,也不敢回应,也不敢起诉,估计连“私了”的勇气也没有吧。如此一来,鸿茅公司接受谭秦东道歉的姿态就更显得煞有介事的可笑了
平心而论,谭秦东道歉虽然令人惊讶,但谈不上有太多看头,个中奥妙我们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出个大致来。要看就看有百万粉丝的方.舟.子向鸿茅药酒道歉,那才称得上吃瓜群众翘首以待的惊天大逆转
你应该这样理解鸿茅药酒,必须的!
作者:棒棒医生 来源:科学猫头鹰
鸿茅药酒官方宣传有279年历史,创始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根据的是《凉城县志》的记载。创始人叫王吉天,是著名老中医,号称“菩萨药王”。这么大名气的中医,作为医学史尤其是中医史爱好者的我居然从没有听说过,非常惭愧。赶紧检索文献,结果发现,在全部的中医典籍中,无法找到王吉天这个人,也没有鸿茅药酒的任何记录。也就是说,王吉天和鸿茅药酒仅见载于《凉城县志》,在当时和以后(至21世纪以前)的中医界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他和它应该是民间高手。但是,典籍没有记载,不等于就不是“百年民族品牌”,也不等于没有悠久历史和“中医药文化精髓”。而且,《凉城县志》算不算经典呢?凭什么不算?应该有这个自信!
鸿茅药酒组方多达67味,号称“科学缜密的组方配伍”。药味这么多,有什么讲究呢?我们都知道中药讲究个君臣佐使,自《黄帝内经》以来,经典说法是“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就是说,中药方剂最多13味,那叫“大方”。以经方典范、万方之祖的《伤寒论》来看,112个方子中,绝大多数在10味以内,只有一个12味,1个14味。什么叫经典,这就叫经典。鸿茅药酒多达67味,大大突破了中药的“经典原则”,那已经不是“大方”,而是“超超超级大方”了。有道是,“是药三分毒”,药味当然是越少越好;只有碰到危重疑难症,万不得已,才用“大方”。这一直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鸿茅药酒所宣称的功能主治却囊括了内外妇儿常见百病,绝不是什么疑难危重症。这个我们要怎么理解呢?
“逻辑”是这样的:13味的“大方”解决疑难危重症,超过13数倍的“超超超级大方”反而解决常见病;“大方”毒性大,“超超超级大方”毒性反而小(这和单味药有肾毒性,复方一配伍就没有毒性是一个道理)。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揪着药味数量谈毒性更是耍流氓;药味越多,毒性相互抵消越多嘛!这个逻辑不可不知,那些科学教徒们揪着67味药里哪个有肝毒性哪个有肾毒性哪个有生殖毒性,纯属不懂中医药的深刻内涵
鸿茅药酒号称“传承蒙医文化”,那么,它是蒙药吗?蒙药与中药理论颇有不同,不是“四性五味”,而是“五元六味”。五元是土、水、火、气、空;六味是甘、酸、咸、苦、辛、涩。通过不同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气)、希拉(火)、巴达干(体液)”的偏盛偏衰。不过,我们从鸿茅药酒的各种宣传中看不到这套博大精深的理论,但按照某法院逻辑,看不到不等于不是,所以,说鸿茅药酒是蒙药也不为错。至于王吉天,倒确实是中医,但这也不矛盾,现在《中医药法》已经规定,蒙医等民族医也属于中医。逻辑总是圆满的
说到底,疗效是王道。鸿茅药酒的适应症极为广泛,包含了内外妇儿几乎全部的常见病。但是,它的“严谨”在于,它绝没有夸大宣传。比如,它声称能治疗肾虚肾亏,还有前列腺增生、腰膝酸软夜尿多、阳痿早泄、头昏耳鸣、畏寒肢冷、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这么多病症,但它没有说能治各种肾炎、肾病、肾衰(不像有的中药不能治肾病,反而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它能治心脑血管各种病,但它在注意事项里说了“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酒容易引起慢性肝损害、肝硬化乃至肝癌,所以,鸿茅药酒也绝不说它能治各种肝病;它能治体虚贫血,但它没有说治的是缺铁性贫血还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更不会包治白血病,等等。能治百病也不是错啊,关键要“严谨”
用量是这样: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2次。15毫升38度只有5.7克酒精。国外调查,每天吸收25克以下酒精,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要比不喝酒的人低20%。少量喝酒有益健康,这是有循证医学支持的,那些以酒为名的非议可以休矣
理解鸿茅药酒,支持国药品牌,不顶不是中国人!
“神药”的命为啥这么硬?
《财经》记者 贺涛 | 文 王小 | 编辑
年届40的谭秦东只身离开广州,北漂治病求学
2018年1月,他因发文质疑鸿茅药酒安全性,将之称为“毒药”而遭跨省抓捕,从而引发了全国舆论关注的鸿茅药酒事件
如今,事件中谭秦东的对立面——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鸿茅国药”)打起悲情牌。自8月底,新华社主管主办的《经济参考报》发表《风波之后访鸿茅》起,陆续有多家媒体报道:风波过后,鸿茅药酒销量大跌,职工生计受到影响,凉城的财政收入和消费水平都蒙上阴影
与此同时,鸿茅药酒的广告陆续在多家地方卫视复播,鸿茅药酒撑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在上述一些媒体报道中,鸿茅药酒在零售终端的销量已经从最低谷的20%回升到35%左右
自去年底以来,多个具有医学背景的自媒体,引爆多起揭批“神药”的舆论事件,波及到鸿茅药酒、阿胶、莎普爱思、匹多莫德等药品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在16.6万个国产药品批准文号中,尚有大量类似品种藏身,或者正在闷声发财,或者还未出名,等待运营高手的包装,成为新的“神药”
绝大多数“神药”的源头,都可追溯至2006年之前中国过低的药品审评标准。这是中国“神药”无可回避的原罪
在药品监管标准和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将疗效不确切的“神药”淘汰出局,已是大势所趋。然而,这一清理工程涉及到制药产业发展、部门利益、社会就业等多方面问题,加之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的局限,必然道阻且长
民间围剿运动
“史无前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保护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林如此评价舆论近期对“神药”的集体声讨
2017年最后一个月,先是丁香医生一篇《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掀开本轮围剿“神药运动”的序幕。文章指出,多位眼科医生不认可莎普爱思滴眼液的“白内障防治功效”,其广告语误导消费者,且许多消费者出现并发症、延误治疗等情况
紧接着,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冀连梅发文直击匹多莫德。匹多莫德是儿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医生们的宠儿。在这三个科室就医的孩子,几乎每人手里的药单上都有匹多莫德。冀连梅估计匹多莫德2016年的销售总额会达到40亿元
匹多莫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缺乏高质量、可靠的临床研究证实。目前仅在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上市多年,没有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上市
在冀连梅开撕匹多莫德的第二天,谭秦东向用了67种中药药材的“鸿茅药酒”开火,从心肌的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论述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
不过,在2018年1月10日,他被内蒙古凉城警方带走,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此事被媒体披露后,引发汹汹民意
民间揭露“神药”只是一种舆论监督。在科普作家方.舟.子看来,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帮助公众提高识别能力,减少“神药”的市场;二是形成舆论的压力迫使监管部门有所作为
民间的围剿,或多或少确实引出官方回应。药监主管机构督促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并于三年内上报评价结果,且该药品批准广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适应症中规定的文字表述,不得有超出;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的说明书进行修订,并要求在3岁以下儿童中禁用该药;责成鸿茅药酒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汇总近五年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提交报告等
不过,李林认为,“全民剿药”不是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正常生态。更何况中国的“神药”数量,远多于近期揭批的这几个
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服务的APP医库在2017年12月曾推出一个“中国神药排行榜”。排名前十的“神药”有醒脑静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等。被吊打的上述几款“神药”均未入围这个榜单前十
医库CEO涂宏钢告诉《财经》记者,为确保榜单不受干预,投票全部由认证医生完成,并且在发布时进行隐私保护,“少数人认定可能会有偏差,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数据开始逐渐修正为比较真实的”。数据显示,有2000人参与此次投票
在这份“神药排行榜”上,生物制品和中成药是“神药”的重灾区。方.舟.子分析,这些“神药”分别满足了消费者的两种心态:一种是对传统的迷信,另一种是对最新高科技的推崇。特别是中成药,功能主治本来就含糊,例如“补气”“补血”,怎么说都可以,容易包装成包治百病
有医药界人士总结出“神药”的特征:主要或者仅在中国市场销售;缺乏证明其安全、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或者存在虚假证据;适应症极其广泛,或者夸大治疗效果;通过大量投放广告或在医院开展营销,销售额达数亿乃至数十亿元
“神药”的炼成
从时间线看,绝大多数“神药”在2006年以前即拿到批准文号。追问“神药”是如何炼成的,有必要回溯中国现代制药业的发展历程
1998年是条重要的分界线。这一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中国药品监管进入了政府设立专门部门实施监管模式。此次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扭转当时非常混乱的药品市场局面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宋华琳告诉《财经》记者,1998年以前,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有药品审批权,由于各地的标准不一致,药品质量上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风险。鸿茅药酒就是在1992年,由原内蒙古卫生厅批准注册
2001年12月1日,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生效后,全面废止地方药品标准,统一上升为国家标准。然而,在地标升国标过程中,出现各种乱象,已经在市面上的药品,不需要经过临床试验就能通过审批;很多品种的功能主治非常宽泛,属于“万金油”。相当多疗效不确切的“神药”就此混入国人的药箱
在那个特殊时期,很多试验数据都是拼凑出来的。“药企研发部门三五个人,编数据,一申报,就批了。”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的创始人史立臣告诉《财经》记者
在药品审批最疯狂的2005年,超过1万种药品通过审批。短短几年时间,批出了10万余个批号。清华大学法学院卫生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卓永清告诉《财经》记者,在当时的背景下,政府对于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标准比较低,基本上是有药可用就行
中国直到2006年急踩刹车。标志性事件是,当年12月,郑筱萸被中央纪委“双规”。郑在1998年国务院机构调整后,出任新组建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2003年出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至2005年6月被免职
2007年5月,郑筱萸被判死刑。法院指控郑在2001年到2003年,擅自降低审批药品标准,削弱了对下监管力度,致使大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获得批准文号
药品种类的膨胀,不但未使中国医药产业的研发能力有根本改善,还造成了诸多隐患。“梅花K”假药伤人案,造成数以万计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关木通事件,导致13人死亡、部分人肾毒害的“齐二药”假药事件,以及奥美定事件、鱼腥草注射剂事件、“欣弗”事件等多起药害事件,皆发生在2001年至2006年
这些事件中,牵涉到很多中药
李林担心,如果国人都习惯了“全民剿药”,中成药的“多米诺骨牌”将一张一张倒掉,到那时,最难拾起的,会不会是中国民众对中成药的基本信任?
营销造“神”
在批号“大跃进”时期过关的这些药品,仍然是当下中国药品市场的主力。目前16.6万个国产药品批准文号中,不少具有可以包装成“神药”的底子
一个药品或保健品能够成为“神药”,关键是营销。“神药”既有处方药,也有非处方药(OTC),由此形成两条不同的营销策略
处方药主要在公立医院销售,所以无论是医院还是医生,与药都有非常直接的利益关系。“神药”的经营者为打通医院渠道,在各种形式的临床推广活动中出手阔绰,还会向医院和医生提供回扣,“带金”销售
这部分成本会隐蔽到销售费用之中。销售费用包括市场开发与学术推广费、广告宣传、差旅费、会务费和业务招待费等多种项目,便于回扣走账
利益驱动下,医院和医生偏爱用这些药。很多医院定指标考评,每个科室每个月要有多少收入,甚至细化到每张病床每天要产出多少,都有内部标准。涂宏钢分析,由于群体利益驱动,会有非常多的医生给患者大量开具临床效果不明确,具有普遍适应症的药品
尤其在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中,“神药”更易隐身。其实,有的“神药”针对某种疾病是有一定疗效的,但厂家为了提升销量,往往扩大其功能主治范围,将它包装成能够包治百病。治疗病种多、适用科室广,这类辅助用药被称为“万金油”,很多中成药都有此特征。“中成药的适应症,想怎么解释都行,适应症包天包地。”卓永清说
辅助用药的滥用现象十分严重。一项对西安32家二级医院辅助用药情况的统计显示,2013年-2015年间,共有13个辅助用药连续三年进入3家以上医院药品总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
这只是全国情况的一个缩影。在肿瘤治疗和心脑血管疾病中,情况更甚,甚至已经“喧宾夺主”,费用总额超过了一线治疗药物。有文献报道在某大型医院该类辅助用药已占到心脑血管疾病注射用药销售金额的60%以上
欧美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使用辅助药品,需要有临床数据来证明,跟什么药合用能够提升效果;同时,因监管有力,没有哪种药品能演化成“神药”。因此,在这些国家销售额最大的药都是一线的处方药
“神药”的另一条道路,就是成为OTC,扩展零售渠道,大量投放广告、用概念包装产品,刺激消费者买单
OTC如能合理地用于小病、轻病的治疗,可减轻医保的负担。美国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90%的美国人更喜欢在寻求医生治疗之前使用非处方药自我药疗,约90%受访的医生和药师也建议,在看医生之前先进行自我药疗。且一种药品从处方药转为OTC,需要长期积累临床数据,证明该药品在OTC销售模式下不会出现过量使用、不当使用,或因人体差异而出现安全性问题
而在国内,处方药可以申请转为OTC,在通过审批后,就可以摆脱处方药不能在大众媒介上做广告的“紧箍咒”,直接面向消费者。鸿茅药酒就是在2003年转为甲类OTC的
OTC可以通过广告轰炸,迅速拉动市场。其广告语的精髓,就是要“症状明确,人群模糊”,通过洗脑广告猛打症状,扩大目标人群
“感觉身体被掏空,想把肾透支的补起来”“他好我也好”,这两句暧昧的汇仁肾宝片的广告语就深得其中精髓
受传统中医养生理念的影响,中国人大多喜欢补肾,舍得在养肾上下本。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下称“汇仁药业”)是抓住这一刚需的大赢家。2015年,汇仁肾宝片占据国内补肾类用药市场17.83%的市场份额,将六味地黄丸、金水宝、古汉养生精等甩在身后,稳挂补肾类用药的头牌
这主要归功于汇仁药业在广告上的重金投入。汇仁药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近年来的广告营销费用暴增。2013年为0.38亿元,2014年就猛增到3亿元,2015年达到6.6亿元,2016年上半年也达到3.3亿元。汇仁药业超过七成的销售费用是广告与业务宣传费
重金砸广告的简单粗暴做法,在OTC领域是金科玉律。中康CMH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零售终端销售规模超10亿的OTC明星单品共有11个,全部为中成药。其中,东阿阿胶已成为OTC规模最大单品,广告费达5.13亿元
令卓永清担忧的是,国内很多OTC药物被广告营销手段过度包装,导致大量缺乏基础医学知识的患者,甚至健康人群乱用,这暴露了管理规范的缺失。在OTC使用上,国内的问题是,基本没有推广自我医疗的理念和方法
屡试不爽的“洗脑式”广告营销,还得受众吃这一套。神药盛行和神医盛行的土壤是一样的。方.舟.子表示,国人自古以来迷信“神药”,科学素养普遍不高,没有批判、怀疑精神,广告说什么就信什么,而监管又不力,结果就是“神药”盛行
欠账何解
中国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彻底清理“神药”的行动
“神药”浪费的中国卫生经费堪称惊人,如果能够把“神药”从医药市场中赶出去,对于缓解医保的压力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长期的好处是,在医保基金无法大幅扩容的前提下,淘汰“神药”可以给创新药腾退出增量空间,间接促进中国的医药创新
可以预计,“全民剿药”首当其冲被打击的将是中药。大部分“神药”都是中成药,真正要处理它们,就面临着怎么看待中医药的问题。化学药有国际规范、科学规范可循,成分、活性是否达标,有没有临床试验依据,是不是夸大功能主治范围,都很容易判断。但中成药没有客观判断标准,加之政策扶持和文化因素,使问题更为复杂
卓永清经常接触一些医药监管机构的领导,“他们也都认识到问题的严峻,但是怎么解决?很复杂”,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应该逐步清理
有业内人士预测,民间接连对“神药”的围剿,可能会倒逼中药再评价的脚步加快。中药再评价喊了多年、研究了多年,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现实是,很多中药的说明书都经不起推敲,有太多的中药品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或者存在虚假证据。李林估计,现在1万多个中药品种里,中药界公认获得有效性证据的品种,可能连20%都不到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组的研究认为,有必要对某些中药进行有效性再评价,确证上市后中药的有效性。上市后中药普遍存在适应症宽泛、临床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上市后临床研究首先应明确药品临床定位和主要适应人群;然后进一步用严格随机对照试验确证,获得循证证据;临床疗效肯定后,建议采用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明确上市中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药品的安全性问题危害更大,政府会更为重视。”李林称,中药再评价会侧重做质量标准的规范,这跟用药安全直接相关,但“有效性问题动不了,工程太大了”
当下,中国的药品监管部门已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新药审批提速等多线作战。宋华琳分析,这种情况下中药再评价工作,会面临资源相对紧张,在优先级上可能靠后。但他强调,中药再评价还是要做,且必须和后续监管相结合。经过再评价,如果一些药品确实疗效不确,或者不良反应大,必要时可以撤销其批准文号
“最主要的问题是‘神药’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地方保护。”方.舟.子分析,这让药监部门不愿管也不敢管,在出现热点事件时,含糊地表态一下,让企业自查,等风头一过,就不了了之了
走出被关长达90天的凉城看守所一个月后,谭秦东借妻子的微博发文向鸿茅国药致歉,承认自己在文章中使用了“毒药”作为标题,在用词上考虑不周,缺乏严谨性;随后鸿茅国药发布声明,称接受谭秦东的道歉,同时向凉城县公安局撤回报案,向凉城县人民法院撤回侵权诉讼
6月7日,鸿茅国药发布《致广大消费者、全国合作伙伴的一封信》,里面不仅指出鸿茅药酒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还称豹骨和人工麝香购买、使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但鸿茅国药的回复中,并没有提供扎实的临床试验证据,针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质疑仍在
在9月中旬接受媒体采访时,当被问到现在还坚持鸿茅药酒是毒酒吗?谭秦东说,“随风而去,与我无关。”
方.舟.子认为,药监部门如果有魄力的话,就应该从那些影响大、危害也大的“神药”着手处理
然而,尽管中国的药品监管部门几度变迁,都未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清退“神药”的良方,时至今日,在传统文化、经济和产业的纠葛之下,对其的监管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本文首刊于2018年9月1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鸿茅药酒是如何通过审批的?
2018-04-16 财经杂志
脱胎于蒙药的鸿茅药酒如今位居中成药市场销售额第二,“传奇”营销的故事发端于中国药品紧缺、审批宽松的年代
《财经》记者 辛颖/文 王小/编辑
因发文指鸿茅药酒为毒药,广东医生谭秦东被跨省抓捕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此次引起公众质疑的并不是一款普通的保健品,而是享有国药批准文号的非处方药
针对鸿茅药酒药品成分、临床数据、产品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违规宣传的报道与评论铺天盖地
根据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鸿茅药酒”)官方介绍,其产品“药借酒力,酒助药势”,主治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
不过,其不仅“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在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官方网站上 “临床实验数据核查”栏目查询“鸿茅药酒”,查询结果也是0条
虽然多次受到媒体质疑,但鸿茅药酒的业绩一路飙升。其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2016年鸿茅药酒零售药店终端(包括实体药店与网上药店)销售额16.3亿元,同期增长39%,在中成药市场仅次于东阿阿胶
那么鸿茅药酒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呢?
获得批号不需要临床试验
鸿茅药酒此前对媒体介绍,早在1992年就获得了一个药的生产批文,只不过当时的批号并非现在公众所能看到的Z15020795,审批机构也并非国家级的药品监管机构
早在1962年,国营凉城县鸿茅酒厂正式成立,但随着国家药品管理制度的发展,其在1992年才首次获得非处方药批文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新药审批制度走向完善的开始,国家先后出台了《药品管理法》、《新药审批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新药审批技术标准和要求,某些药品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论不够准确。”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张孝法在2009年中国中药杂志发表的文章《我国药品注册审批制度的历史变革及解析》中指出
“即使是当时新出台的药品审批流程是针对市场上没有的新药,无论是中药还是化学药,已经在市面上的产品获得批号是不再需要经过临床试验就能通过审批的。”药智网联合创始人李天泉向《财经》记者介绍
在1979年之后,除了创新的重大品种及国内为生产国的放射性药品、麻醉药品、中药人工合成品、避孕药品由卫生部审批外,其他新药均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李天泉指出,鸿茅药酒当时的药品审批也应当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的药政部门进行的
记者在公开渠道并未查询到鸿茅药酒1992年的历史批号。不过药智网数据显示,在1998年,鸿茅药酒更换的药品批号为ZZ-4773-内卫药准字(1998)1773号。其中“内卫”表示这一批号仍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部门核发的
也就是在这一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药品审批权开始从地方向中央收编,浩大的地方标准转国家标准的工程启动
2000年以前,药品紧缺,药监部门需要优先解决药品有无的问题,导致药品审评标准过低,大批本来不具备生产仿制药能力和资质的企业也轻易拿到药品批号
在药品审批最疯狂的2005年,超过1万个药品获批上市。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在2007年因受贿被执行死刑,纵容手下滥批药品也是一大量刑因素
鸿茅药酒也在2002年完成了国药编号的变更,Z15020795。Z代表中药,15是原批准文号的来源内蒙古代码,02代表是2002年从药品编号从地标换为国标,0795是药品序号
在获得国药批号之后,每五年药品需要重新注册,因此在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显示,鸿茅药酒的最新批准时间是2015年。不过,药品再注册也不需要提供临床试验数据
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提升化学药质量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已经开展,大浪淘沙,高品质的药品得到证明
然而由于体系不同,有关中药的毒理、药理证明,临床试验数据至今仍存争议
现在市场上的中成药,一部分没有做过临床试验就上市,也有一些做过临床试验,但研究并不深入。早在1987年,为了让中药走向现代化,中国开始推广中药上临床试验,陆续有约1700个中药保护品种做过临床试验。但在中药说明书中,“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项目还是“尚不明确”
而作为一个独家药方,鸿茅药酒中所包含的67味处方,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4册的修订版收录,但鸿茅药酒的药理也就更难有参考标准可言
方.舟.子发文指出,即使在中药药酒中,“鸿茅药酒”也显得非常特别。一般的药酒也就用到几种、十几种药材,“鸿茅药酒”却一下子用了67种中药药材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蒙中医院院长、蒙医学专家孟根杜希曾公开介绍,在内蒙古诞生的鸿茅药酒,被认为是中医和蒙医结合的产物
北京麦斯康莱医药咨询史立臣向《财经》记者介绍,鸿茅药酒的配方中之所以会容纳这么多是蒙药药方的特点。“剂量大用药猛是传统蒙古大夫的特点之一,和中医汤药往往一包包的开不同,传统的蒙药多是大锅熬制,人和牲畜都能喝。”
方.舟.子也指出,对中药的毒性目前缺乏系统、透彻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不清楚的
十年广告违规:违法成本不高
与保健酒不允许宣传治病功效,鸿茅药酒作为药品是允许介绍,但鸿茅药酒在广告中屡屡违规
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关键字为鸿茅药酒的广告内容竟高达1192条
尼尔森网联AIS全媒体广告监测显示,去年1月至11月,鸿茅药酒取代宝洁,位列投放广告企业第一,投放总额同比增长55.9%。而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媒介智讯(CTR MI)的数据,2016年,鸿茅品牌(包括酒精饮品、活动、商业及服务性行业等) 在电视广告中的投放额为150亿元
鸿茅药酒虽然获得了合法的批文,但却屡屡冲破规定,发布违规广告
据此前媒体报道显示,2007年,鸿茅药酒就因违法广告被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勒令暂停在山东省的销售
正是2007年,修订后的《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在正式实施。其中就已明确规定,药品广告中必须标明忠告语等信息,而非处方药广告的忠告语是:“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其字体和颜色必须清晰可见、易于辨认。上述内容在电视、电影、互联网、显示屏等媒体发布时,出现时间不得少于5秒
随后的十年间,鸿茅药酒开始出现在监管部门公告的违规宣传企业名单之上。除了违规利用患者形象作证明、夸大药品适应症之外,缺少“忠告语”也是鸿茅药酒广告的问题之一
2008年,鸿茅药酒一方面被江苏、宁夏等地的药监局责令“暂停销售”,一方面在强大广告的带动下实现销售额突破亿元。据统计,2009年以来,鸿茅药酒先后被吉林、辽宁、江西等十余省曝光或查处,多次收到暂停销售等行政处罚
2013年,鸿茅药业曾被浙江省食药监局列入黑名单,认定其为广告发布企业信用严重失信等级
另一方面,对于药品广告“忠告语”的要求升级为法律条款,2015年实施的新广告法规定,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不仅缺乏忠告语,广告审批样式中有服用禁忌和注意事项,在电视剧中却不出现,消费者无法知晓
此外,2015年新广告法实施,首次明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做推荐、证明;鸿茅药酒因在店堂使用明星代言广告,被上海工商立案查处,成为新法实施后“广告违规第一案”。随即湖北等7省区对鸿茅药酒作出“暂停销售”的决定
“与早期宣传的夸张程度相比,新广告法的实施使得企业已经有所收敛,但是行业中的违规宣传仍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小地方的宣传平台较为明显。而随着对药品广告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仍然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的影视剧植入广告越来越受到药品企业的青睐,同样,也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史立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连审查制度相对完善的传统药品广告领域都仍有如此之多的违规现象,更何况是监管尚未明晰的药品植入广告。”
这与鸿茅药酒的中药配方特点不无关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师邓勇向记者描述了药企在此种情况下的违法成本较低,不足以形成威慑效果
由于其是中药配方,疗效、使用者体质等一系列的无标准就被厂家所利用,当消费者发现吃了不管用,厂家会说每个人的体质、所处的环境等有差异,建议再服用一个疗程,直至消费者发现确实不管用,或者吃不起为止
等消费者向企业投诉时,企业要么拖延时间,要么干脆置之不理。如果到有关部门去投诉,至少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有处理结果,况且即便受到处罚,与其所产生的利润相比是九牛一毛
京师律师事务所医药法律事务部主任艾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体系性的问题:“监管体系执行失灵是违法药品广告盛行的现实困境,药品广告管理法律体系有待完善、修订,此外执法者的素质和落后手段是制约因素,加上地方保护主义推波助澜,广告平台媒体自我监管功能先天不足,广告行业自律缺失,才会使得问题屡禁不止。”
鸿茅药酒之毒
·方.舟.子·
鸿茅药酒是一种非处方药,事实上却被当做喝了能强身健体的保健品推销,其广告花费在全国所有商品中排在第一位。这样的广告投入让它不能不火。但最近鸿茅药酒无意中成为舆论焦点,则是由于今年年初广州有一名医生因为在网上发帖说鸿茅药酒是毒药,被生产鸿茅药酒的公司所在地内蒙古凉城县的警方跨省抓捕,在看守所关了三个月后被媒体捅出来,舆论大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因此发出通知,要求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成生产鸿茅药酒的企业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情况做出解释。于是很多人才知道,原来鸿茅药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还不清不楚,就可以获得药品批号在市场上大卖特卖了
引起关注的是鸿茅药酒的安全性问题。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但是去看鸿茅药酒的说明书,和其他中药的说明书一样,不良反应一栏只有“尚不明确”四个字。这是因为药监部门对中药采取特殊照顾的政策。化学药(也就是俗称的“西药”)的不良反应如果不明确,是不可能被批准上市的,所以化学药的说明书都详细地写明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而中药的不良反应却只要写上“尚不明确”就可以了,以致很多人误以为西药有副作用,中药没有副作用。这当然是很要命的误解。“尚不明确”只是表明中药厂商认为该药的不良反应还不明确,不是说就不会导致不良反应。有时候是因为缺乏系统的研究,所以不清楚有什么不良反应。而有时候是已知有不良反应,厂商不愿意让消费者知道。从2004年至2017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共收录鸿茅药酒不良反应报告137例,主要表现为头晕、瘙痒、皮疹、呕吐、腹痛等。即便如此,鸿茅药酒说明书仍然说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鸿茅药酒对健康的危害,绝不止是这些很普通的不良反应。广州那名医生批评鸿茅药酒,主要是认为老年人喝酒有害健康,不能把酒当保健品,所以说它是毒药。有一名“健康科普专家”貌似为这名医生说话,说鸿茅药酒毒性成分明确,理由是鸿茅药酒富含一类致癌物酒精,所有酒都是慢性毒药。把鸿茅药酒等同于一般的酒,为了批鸿茅药酒把所有的酒都骂了。按这种逻辑,喝酒都是在服毒,这显然是荒唐的。鸿茅药酒的要害不在于其含有酒精,而在于其使用的中药
即使在中药药酒中,鸿茅药酒也显得非常特别。中医用药,讲究复方配伍、君臣佐使,《黄帝内经》的说法是:“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意思是小药方用三味药,中药方用九味药,大药方用十三味药。所以一般的药酒也就用到几种、十几种药材,鸿茅药酒却一下子用了67种中药药材,几乎把常用中药药材都用上了。鸿茅药酒厂商说这是“科学缜密的组方配伍”,那么哪味是君药?哪些又是臣药、佐药?很多人可能认为药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其实未必。恰恰相反,药材用得越多,风险越大。中医很喜欢说“是药三分毒”,现在“鸿茅药酒”把67种药材放一块,要有几分毒?中医用药,有“十八反”的配伍禁忌,其中有一条是“乌头反半夏”,意思是乌头(包括草乌、川乌、附子)不能和半夏一起用,否则会增强其毒性。鸿茅药酒同时用了附子和半夏,就违背了“十八反”。所以鸿茅药酒虽然号称是中药药酒,其配方其实是不符合中医的用药传统的
鸿茅药酒厂商大概也知道鸿茅药酒用药特别,所以又说是“传承蒙医文化”。但是蒙医和中医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使用的药物也有很大的差别。常用的蒙医专用药鸿茅药酒一个都没有用到,使用的全部是常用中药,而且鸿茅药酒厂商说其发明人是清朝江西籍中医王吉天,可见它和蒙药没有任何关系,就是一种在内蒙古生产的中药药酒,只不过即使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是完全不顾药物毒性的胡搞
当然,中医对药物的毒性只有模糊的、往往是错误的认识,是不足为凭的。例如“是药三分毒”就是很模糊的说法。不同药材毒性有强有弱,不能含糊地说都有三分毒。我们应该搞清楚每一种药物具体都有什么样的毒性才对。但是对中药的毒性目前缺乏系统、透彻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不清楚的。不过,有些中药的毒性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据此可以知道,鸿茅药酒里含有多种已知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中药药材
这些药材中,有的有极强的毒性,是能够致命的。例如附子含有致命的乌头碱,能导致呼吸麻痹、心搏骤停而死亡。桃仁、苦杏仁含有大量的苦杏仁苷,被肠道细菌中的葡萄糖苷酶分解,产生有毒的氢氰酸。经常有人因为吃附子、桃仁、苦杏仁丧命。有的药材虽然没有这么致命,但是也能引起急性中毒,例如何首乌,它含有肝毒性的蒽醌类化合物,临床上有很多人吃了它得了药物性肝炎,严重的能导致肝衰竭。还有的药材,毒性比较缓慢,长期服用能够导致癌症,例如款冬花、槟榔,都是致癌物。上面提到的那个“健康科普专家”说“槟榔致癌主要是口腔癌,是嚼槟榔的后果,喝进去致癌的证据不足”,事实上有证据表明槟榔能够导致肝癌,喝下去也是能够增加癌症风险的。款冬花中含有具有肝脏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能导致肝癌。还有的药材,具有类似激素的活性,例如当归、甘草。当归提取物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能够显著地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使男子的乳房肥大。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和人体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甘草也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
鸿茅药酒中的药材已知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不止这些,粗粗一看至少有十几种。一说起中药的毒性,有些人就会说“谈毒性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有的药物是否有毒性的确和剂量大小有关,但是也有的和剂量大小无关,例如致癌物就不存在安全剂量,量再小也能增加致癌风险。何况,鸿茅药酒中究竟含有多大量的有毒物质我们是不清楚的,岂能因为明知含有很多有毒物质但不清楚有毒物质的量,就放心地把有毒物质喝下去呢?还有些人会说,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复方配伍,分开了吃有毒性,合起来吃毒性就会相互抵消,没事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把一堆毒药放在一起吃,毒性相互抵消的概率可以说小得可以忽略,更大的可能是它们的毒性都还保留着,甚至增强了。很多有毒物质难溶于水,但是易溶于有机溶剂,用酒精长期浸泡,更容易把有毒物质浸泡出来,所以喝药酒中毒的风险要比喝一般的汤药大得多
有毒性的药物不是不能使用,但是要权衡利弊,做出取舍。有时为了治病、救命,明知药物有很强的毒性也不能不用。鸿茅药酒的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且不说其有效性很值得怀疑,即使真的有效,这些适应症哪一种严重到值得去冒险用有严重毒性的药物?鸿茅药酒现在被当作保健品推销,作为保健品首要条件是安全,为了保健却去服用有严重毒副作用的药酒,这是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不仅鸿茅药酒喝不得,其他药酒也都喝不得,它们都存在和鸿茅药酒类似的问题,虽然未必有那么严重。即使是普通的酒,也要少喝为妙
2018.4.18.
(《科学世界》2018.5.)
鸿茅药酒的豹骨问题要追究到底
·方.舟.子·
鸿茅药酒的配方多达67味中药,其中一味是豹骨。“豹骨”来自猫科动物豹,包含云豹和雪豹,二者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商业进出口贸易。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禁止从野外猎捕豹类和收购豹骨。不过,为避免药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损失,准许药品生产企业将现有库存的豹骨继续使用完毕。使用完之后,就要从配方中减去豹骨,或者用别的药材替代
根据搜索到的信息,自2007年11月起,鸿茅药酒公司年产药酒15000吨,灌装鸿茅药酒每年3000万瓶。这么大的用量,库存的豹骨早用完了。但是鸿茅药酒并没有减去或用别的药材替代豹骨。内蒙古医学院还发表论文论证说,如果把鸿茅药酒的豹骨去掉,就会影响鸿茅药酒的所谓补肾作用。所以鸿茅药酒就坚持用豹骨。那么鸿茅药酒里的豹骨是怎么来的呢?鸿茅药酒官网2016年8月31日的一篇文章是这么说的:“我们每半年将相关材料和采购量向药监局与国家环保机关申请。国家机关将申请转到专家组评估,专家组评估后交医药公司;先查验是否是豹骨,再查验豹骨的来源是否合法。查明有且合法后,再由专家组验证豹骨的质量,鸿茅药业再按申请量采购。”也就说,鸿茅药酒里的豹骨不是用的库存,而是采购来的。这就违反了国家药监部门的规定。但是鸿茅药酒的宣传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却说他们用的豹骨是合法合规的。至于符合什么样的法规,语焉不详。此外,根据国家林业局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凡生产、销售的含豹骨成份的中成药及规格包装的豹骨粉全部实行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制度。但是鸿茅药酒并没有这样的标识
针对这些疑问,有一个叫李清晨的医生写了篇文章,建议不要在豹骨的问题再追究下去了。他的理由是,该药酒事实上有无豹骨都对其疗效没有任何影响,都是无效的,而继续追问下去,给不明真相公众的感觉肯定是豹骨很重要很牛,这将导致要么是宣称有豹骨的中药被炒到天价,要么剩余的豹子由濒危变成迅速灭绝
这个医生的逻辑真是奇怪,有变相为鸿茅药酒洗白之嫌。对那些用到濒危动物的中药,例如用到虎骨、穿山甲、犀角的中药,他是不是也要建议不要追究了?按他的逻辑,继续追问下去,也会让公众觉得虎骨、穿山甲、犀角很重要很牛,将加速老虎、穿山甲、犀牛的灭绝啊?
追究鸿茅药酒的豹骨来源,是因为豹子是受保护的动物,和豹骨有没有药效没有任何关系。豹骨有药效要追究,没有药效,更要追究。豹骨有药效不能用,没有药效更不能用,没有药效却去用它,是毫无必要的纯粹浪费,更应该用别的药材,例如猫骨代替。如果李清晨认为禁用某种濒危动物入药反而会刺激对其消费导致迅速灭绝的话,他是不是认为将某种动物划为保护动物的效果适得其反呢?是不是认为政府应该取消对虎骨、犀角的禁令,听任中药企业使用虎骨、犀角呢?
李清晨做高人状,说:“有毒的是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病根不除,区区一个药酒,死活对这个民族的发展都没有丝毫的影响,一个药酒倒下了,另一个相关产品会迅速填补该药酒造成的需求真空,那么,我们科普的目的何在?打怪升级好玩啊?那不成了毛驴拉磨了。”这意思是要做科普改变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不要揪着一个药酒不放
假药、假保健品的泛滥,当然和公众科学素质差有关系。但是不能都怪给公众,还有别的因素,例如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不作为的责任。揭假反伪,除了帮助公众认识真相,还能制造舆论促使监管部门采取行动。科普和揭假并不矛盾,不能以科普的名义反对揭假。科普和揭假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揭假也是科普。诚然,由于造假土壤在中国异常深厚,揭假未必能达到目的,一个假货倒下了,又有新的假货出现。那就继续揭露,能打掉一个是一个。想要通过科普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难道在公民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之前,就只能听任假货横行吗?就不能追究吗?李清晨的这种论调,鸿茅药酒和所有的造假者一定喜闻乐见。用鲁迅的话说,他是在给造假者帮闲。对鸿茅药酒涉及的种种问题,不管是虚假广告问题、安全性问题还是野生动物保护问题,都要追究下去,一个也不能放过
2018.5.7.
(科学猫头鹰首发)
究竟是药是酒还是毒?鸿茅药酒有必要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作者:路飞 来源:科学猫头鹰
鸿茅药酒具有“国药准字”文号,并号称含有67味中草药,而药需要有适应症,也要有剂量。电视广告中“每天一口”,通过亲情方式让子女买给父母喝,弱化其“药”的特点,极不负责任
药需要具备两大特点:临床有效和毒性可控。鸿茅药酒中的67味中草药,不但缺乏单一成分的毒性和有效性研究,更缺乏组方的毒性研究。中药往往推崇复方,即便是有明确毒性的单一成分,也被歪曲为通过复方可以消除其毒性,这实际上违背了常理。在药物研发上,多加入一种成分,哪怕是辅料(如淀粉),都要研究清楚这种辅料是否会对药物本身产生影响
鸿茅药酒作为药,而且是非处方药,没有经过严格的毒理学检验和临床试验,类似“茅台酒养肝护肝”的所谓研究结论,显著缺乏科学证据——事实上刚好相反,中草药普遍对肝肾具有或轻或重的伤害作用
鸿茅药酒中有酒精,酒精对健康有诸多负面影响,为I类致癌物。但泡药酒是中医文化传统,尤其是农村,很多人的家中有泡着人参、蛇蝎和各种草药的酒坛子。他们认为酒可以把这些东西中的精华泡出来,效果更好。酒精作为既亲水又亲脂的溶剂,有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的能力,但并不代表着这些物质有药效。很多药物也是不溶于水的,现代药学技术有很多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无需在最终产品中使用I类致癌物酒精。使用酒精泡制不明药效的东西,药效凭的是想象,而毒性是明确的
基于以上认识,鸿茅药酒的“毒药”和“毒酒”性质是可以下结论的。而这样的产品在上千次被查处广告违规的情况下,依然披着“合法”的外衣充斥在北京卫视等诸多媒体,反映了生产商的无德,政府监管的无力,媒体的无良,消费者的无知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