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守明《道医讲义》评价

异化还是回归还原

2010-01-21 王教授京且 - https://tuenhai.com 整理

我国第一部高等医药院校道医学试用教材《道医讲义》去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首发式。〔详情见:《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6月29日报道〕

尽管编者祝守明道长请来诸多政府官员为自己的教材出炉站台造势,但是连中医业内人士也斥之为粗制滥造的伪医学,是不能靠行政力量就能长久推行的东西,是对中医学的一种异化。〔详见:《愽客中国》王世保:《道医学:一种欺世盗名的“伪医学”》〕

无论是从批评者的文章论说,还是从《道教讲义》的目录和所讲述的内容中,我们都不难看出中医学与道医学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血肉联系

尽管批评者想从中医与道家、道教的关系;“道医学”是现代人士杂糅出来的“伪医学”;中医和巫术是汉代以后道士看病的两种手段;“道医学”是一种中医和巫术杂糅的“伪医学”等等诸多方面,企图厘清中医与道医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中医的目标指向的是世俗的,而道家的目标指向的则是超世俗的,企图说明道医学是对中医学的异化。但是,中医学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与巫术、与道术是纠缠在一起的

追溯到商代,人们生病时一面使用刺灸、药物等治疗手段,同时也祭祀鬼神,以求禳除邪祟,所以有“医巫同源”之说。《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学核心理论“阳阴五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治未病”、“养生观”,包括对疾病的症候表现的描述和药物治疗等等理论也都与道教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

道教的经典著作《太平经》与《黄帝内经》如出一辙。其终极目标都是所谓“国身治同”的宏大理想,即以“大可治国,小可治身”的治国与治身为同类事功。国家的治理和人体疾病的治疗二者可以比类取象,且遵循相同原则。以至黄老之术、服食派、房中派、丹鼎派等等都入其中,可见道医学与中医学所欲穷究的内容基本相同

《道医讲义》的编者甚至还将扁鹊、华佗、董奉、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等中医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也纳入道医的代表人物。可见“医易同源”、“医道同源”,是一脉相承也。批评者可谓说不清、道不明、疏不通、理还乱

就“天人合一”、“阳阴五行”和“五运六气”等学说而言,是道教之所以能与当时的医学建立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至今为止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它们试图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不仅建立起了自然界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还建立起了人类社会的组成联系。不仅试图说明各个领域内过程之间的联系,还企图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总的联系乃至人体内脏腑经络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想实现的目标可谓宏大无比,但它的实践经验基础却显得十分薄弱可怜!

其中包含了不少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天才猜想成分,很多内容今天看来都是牵强比附,毫无科学依据,这是科学尚未成熟的具体表现。可如今的中医药大学无不将其列为中医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并用之于教授学生、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并将道医的代表人物树为中医学子学习的楷模

所谓“天人合一”、“阳阴五行”、“五运六气”、“治未病”、“养生观”、“修真理论”等等既是道教的理论,也是当下中医所谓最时髦的理论,如今在中华大地可谓大行其道,靡然成风

试问,当今的中医理论有那些能与道教脱离得了干系?天下人谁不知道“十道九医”哦!

其实,汉儒经学,以《易》、《春秋》、《老子》为盛。《易》推阳阴;《春秋》言灾异;《老子》明吉凶祸福休咎生死之故;加以纬谶阳阴五行方术诸学。故汉代儒生、医家莫不与方士相兼,方士无不与道教相通。是易、老、庄为之“三玄”;医、易、道三者兼容并蓄。所谓“医巫同源”、“医易同源”、“医道同源”是也。可如今的人说到传统时就是源是流,如数家珍;说到医学科学时却推得一干二净,是被异化了。岂不怪哉!

与其说道医学是对中医学的异化,倒不如说是对中医学的还原和回归,还了中医之本来面目!

倘如批评者所说,我们不妨要问:

如果说“所谓的‘道医学’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全然不存在的”,那么中医学又是怎样产生的?

如果“《道医讲义》所确立的‘道医学’只是在道家文化的外衣之下用道家的修真理论、中医和巫术杂糅成的‘豆腐渣工程’,这个‘豆腐渣工程’经不起历史和理论上的推敲,只要稍加用力,就能让它轰然倒散”的话,那么中医会不会不用力就会轰然倒散呢?

如果道医学是戕害人命欺世盗名的“伪科学”,那么与之同源同流一脉相承的中医又该是何物?〔京且〕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