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于阳阴,和于术数是什么意思啊
-“法于阳阴”尚可如何“和于术数”
2010-02-26 王教授京且 - https://tuenhai.com 整理
《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第一》采用黄帝和当时的医学家岐伯的对话。黄帝向岐伯请教人体衰老的原因,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用现在的话通俗解释是“我听说远古时代的人,大都能活到百岁以上,而且动作灵活而不显得衰老,而现在的人刚到50岁就出现衰老之象,这种差别是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变迁所造成的,还是由于人们自己违背了养生之道而造成的呢?”
天师岐伯回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阳阴,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通俗的解释是岐伯回答道:“远古时代能够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会效法自然界阳阴变化的规律而起居生活,会遵照正确的养生方法来调养锻炼,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度操劳,所以才能身心健康,从而活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即百岁以上。现在的人则不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办事,把酒当作饮料来喝,酒醉后行房事,纵情色欲而耗竭肾精、耗散真气,不知道保持自己的正气强盛,不知道调养自己的精神,只图眼前的快乐,违背了养生之道,所以50岁就已经衰老了。”
后世注家和医家们多以“法于阳阴,和于术数”作为岐伯提出中医传统养生方法的总原则,其实不尽然。仔细琢磨岐伯这段话,“法于阳阴,和于术数”与后面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句是并列的、连贯的,不能舍弃
所谓“法于阳阴”,按注家和医家们所说,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养生保健,适当增减衣被、注意保暖等等一般的规律。但也有个毛老人家“日落而作,日出而息”,逆阳阴而动,与天、地、人奋斗,照样活了个83,多于“孔子之寿”的73,略少于“孟子之寿”84的特殊例子。其实,世上此类“夜猫子”还真不少呢!
如何“和于术数”?注家和医家们或者只言“和”,将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佛家的念“和谐”以及道家的讲“中和”,儒、释、道三家所谓人与自然、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内心的和谐相处等等作为诠释。或者将后面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及今时之人不当之处等句一起扯进来,作现代版的解释。说是要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等等。对“和于术数”之“术数”二字就是避而不谈,令后人始终不得要领
“术数”,又称为“方术”。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生活中的时尚,但它的内涵和外延至今尚不清晰,在学术界并没有确切的划分。可以说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曾经盛行的巫术即是术数的起源,华夏民族也不例外。诸如中国天文、历法、数学、星占、六壬、太乙、奇门、运气、占候、卜筮、命理、相法、堪舆、符咒、择吉、杂占、养生术、房中术、杂术等等都属于术数的范畴
一般地说,狭义的术数,是专指预测吉凶的法术;广义的术数就包括天文、历法等了。现在,通常所指的术数是狭义的术数
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版的《四库术数类丛书》的“出版说明”中说得很清楚:“术数为道家之术〔所谓阳阴家皆出自道家〕而阳阴五行理论也一直为道教为推行〔儒家、佛教都没其理论。儒家所谓‘子不语乱神怪力’,故不提倡〕,用阳阴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即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用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对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曾产生过广泛影响”
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简史》第十二章中则将中国古代的“术数”分为天文、历谱、五行、杂占、形法等六种。此外《汉书》与《后汉书》中都有《方术列传》可备查。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序》中就曾以“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为结尾
既然要崇尚方术“和于术数”,毫无疑问,总得用上“术数”之具体方式方法,否则“形与神俱”,“终其天年”,就是空话一句,始终无法操作。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后世注家和医家们在“法于阳阴,和于术数”的解读上,完全忽视“术数”在历史上的客观存在和广泛影响,只论“阳阴”不谈“术数”,对“和于术数”一带而过,泛泛而谈,不作详细说明或评议。企图隐去,避而不说,似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意,但作为经典著作的注释和翻译,有悖于对古文翻译“信、雅、达”的基本要求
其实,用今人的好恶去涂抹历史,既歪曲了历史的真实,也有损于经典,无助于后人正确完整地认识经旨。只会引起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给人留下诸多无端的遐想空间,让历史的糟粕有机可乘,以致日后沉渣泛起。实属不当之举,有混淆视听之嫌,贻误后生矣!〔京且〕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