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数》60 甲子干支换算成数字的方法
2024-03-25 乙酉世 甲辰年 丁卯 戊子 补注
2024-04-02 乙酉世 甲辰年 丁卯 丙申 改写
把天干转换成先天八卦,作为上卦
海云青飞 提醒大家:不要急着占卜,而是研究数与事物的对应关系
我们研究数与事物的对应关系时,为了避免自己重新发明一切,就有必要先找到一个占卜高手,并且假定他的设定是对的。现在我们找到的是大定数的作者杨向春
然后我们为他的设定寻找合理的解释
如何把天干和八卦对应起来?要把这个问题转换为如何把天干数与八卦数对应起来,再转化成如何把天干序和八卦序对应起来
海云青飞 先天八卦序:
先 | 天 | 八 | 卦 | 序 | |||
---|---|---|---|---|---|---|---|
乾 | 坤 | 艮 | 兑 | 坎 | 离 | 震 | 巽 |
☰ | ☷ | ☶ | ☱ | ☵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天干序:
天 | 干 | 序 | |||||||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有了上面二个“序”,事情就很简单了
把上面二张表 从 1 开始对应起来,如天干 甲的序数是 1 对应于先天八卦序 1 的乾卦。也就是看到天干甲,就是先天八卦的乾,依此类推……看到天干辛,就是先天八卦的巽
最后还有天干壬、癸没有分配,就把壬、癸当成序数 1 和 2,于是壬分给乾卦,癸分给坤卦。明显,这种分配法是不完美的,并没有做到公平分配
把地支转换成后天八卦,作为下卦
接下来要把地支转换成八卦,同样,我们按照两张表的相同序数一一对应
海云青飞 后天八卦序:
后 | 天 | 八 | 卦 | 序 | |||
---|---|---|---|---|---|---|---|
坎 | 艮 | 震 | 巽 | 离 | 坤 | 兑 | 乾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地支序8:
地 | 支 | 序 | 8 | ||||
---|---|---|---|---|---|---|---|
子 | 丑寅 | 卯 | 辰巳 | 午 | 未申 | 酉 | 戌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解释:看到地支子,就把它当成后天八卦的坎;看到地支丑或寅,就把它当成后天八卦的艮……
另一种方法,是按照两张八方图把地支转换成后天八卦:
海云青飞 后天八卦方位图:
后天八卦 | ||
---|---|---|
☷坤 | ☲离 | ☴巽 |
☱兑 | ☳震 | |
☰乾 | ☵坎 | ☶艮 |
海云青飞 地支八方图:
地支八方 | ||
---|---|---|
申未 | 午 | 巳辰 |
酉 | 卯 | |
戌亥 | 子 | 丑寅 |
把上下卦转换成 10 进制数字并相加,得到连山正数
这里要用到
连山八卦序8:
连 | 山 | 八 | 卦 | 序 | 8 | ||
---|---|---|---|---|---|---|---|
艮 | 兑 | 坎 | 离 | 震 | 巽 | 坤 | 乾 |
1 | 2 | 3 | 4 | 5 | 6 | 8 | 9 |
大家要明白先天八卦序和连山八卦序的区别
“先天八卦序”表示乾坤天地生育“子女”的序
“连山八卦序”表示地球上的事物生老病死的序
“连山八卦序8” 则是强制把 10 进制数字分给“连山八卦”的一种设计
总结上面几步操作的思路:
大定数作者杨向春为了实现对四柱进行 10 进制运算,首先要把 60 甲子的干支全部换算成数字,以下是 海云青飞 模拟的他的思路:
- 把天干和地支都转换成 8 进制即八卦。他可能认为 8 进制的最大数字相对天干和地支变小了,观察信息更加直观
- 天干和地支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因此换算成 8 进制度的程序会不一样
- 因为人类习惯 10 进制运算,因此要把 8 进制(八卦)和 10 进制强制配对,这显然会造成信息的损失,他认为这是值得的
- 现在,更加直观的 8 进制(八卦)有了,对应的十进制数字也已经确定,这下太方便了,想用哪个进制就用哪个
举例,甲寅,天干 甲 转换成先天八卦乾作为上卦,地支 寅 转换成后天八卦艮作为下卦。上下卦合起来叫别卦,为天山遁卦
上卦乾,《连山八卦序8》中为序数 9;下卦艮则为 1,两数相加得 连山正数 10
明代杨向春先生《大定新编》中有《干支所属八卦正数》歌诀,如下:
中天大定数有因,壬甲戍亥乾九金
戊子坎宫正三水,丙寅丑艮一土星
庚卯震宫逢五木,己午离四火文明
辛属巳辰巽六木,乙癸未申八土坤
丁酉兑上金神二,可谓金石卦中寻
查京房卦宫策数,根据公式计算干支数
《大定新编·八卦策数加诀》曰:
乾策十二合天工,坎七山成艮九中
震索长男居五位,巽为长女宣八风
南离单六坤十六,十七应知兑上逢
先下干支数定卦,分宫照策加数同
京房卦宫策数:
策数 | 京 房 | 6 4 卦 | ||||||
---|---|---|---|---|---|---|---|---|
5 | 震为雷 | 雷地豫 | 雷水解 | 雷风恒 | 地风升 | 水风井 | 泽风大过 | 泽雷随 |
6 | 离为火 | 火山旅 | 火风鼎 | 火水未济 | 山水蒙 | 风水涣 | 天水讼 | 天火同人 |
7 | 坎为水 | 水泽节 | 水雷屯 | 水火既济 | 泽火革 | 雷火丰 | 地火明夷 | 地水师 |
8 | 巽为风 | 风天小畜 | 风火家人 | 风雷益 | 天雷无妄 | 火雷噬嗑 | 山雷颐 | 山风蛊 |
9 | 艮为山 | 山火贲 | 山天大畜 | 山泽损 | 火泽睽 | 天泽履 | 风泽中孚 | 风山渐 |
12 | 乾为天 | 天风姤 | 天山遁 | 天地否 | 风地观 | 山地剥 | 火地晋 | 火天大有 |
16 | 坤为地 | 地雷复 | 地泽临 | 地天泰 | 雷天大壮 | 泽天夬 | 水天需 | 水地比 |
17 | 兑为泽 | 泽水困 | 泽地萃 | 泽山咸 | 水山蹇 | 地山谦 | 雷山小过 | 雷泽归妹 |
如天山遁,在上表的乾为天所在行,最左边的策数为 12
再计算干支数,公式为:
干支数 =(京房卦宫策数 + 1)× 连山正数
前面我们已经计算出 甲寅 的连山正数是 10,而对应的天山遁卦的京房卦宫策数是 12
甲寅 =(12 + 1)× 10 = 130
也就是,把干支 甲寅 换算成大定数用的数字后是 130
如果别卦的上下卦相同,则按照《连山卦序8》取京房卦宫策数,即艮1,兑2……坤8,乾9,再按照公式计算干支数
大定数干支数表
干 | 支 | 数 | 表 | ||||||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84 | 162 | 10 | 42 | 54 | 70 | 72 | 182 | 221 | 170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117 | 289 | 28 | 54 | 72 | 81 | 66 | 54 | 91 | 136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221 | 170 | 100 | 187 | 24 | 35 | 108 | 99 | 195 | 84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91 | 136 | 117 | 36 | 204 | 169 | 48 | 70 | 130 | 221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195 | 84 | 50 | 180 | 187 | 60 | 238 | 135 | 84 | 162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130 | 221 | 63 | 48 | 56 | 156 | 78 | 80 | 117 | 289 |
海云青飞 再次提醒,先不要急着用大定数去占卜,而是研究杨向春发明大定数的思路,重点是数与事物的对应关系
把天干、地支对应的连山数相加,就会得到“连山正数”,但是这个数并不能直接用于占卜,原来的干支是有60序的,而连山正数显然序性微弱,相当于把原来干支携带的大部分信息丢失了
天干和地支都有相对应的8进制数字(即八卦之一)。天干为上卦,地支为下卦,上下卦组合起来就成了 64 进制的数字,也就是有了64序。我们要看到,由 60 序到 64 序的转换过程中,有信息损失了,主要是天干甲壬、乙癸,地支戌亥、未申、丑寅、辰巳包含的信息被简化了
杨向春认为这个简单得到的 64 序并不能直接用于占卜,他还要对其进一步处理。他采纳了京房把64序分8组的方案,他自己把8组排了序,并给每组规定了编号
把干支代表的两个数字相加,这个和值代表了干支的用10进制表示的整体属性,即连山正数
干支所组成的卦所在的京房卦组的编号,则表示了60序在64序中的“楼层”。64序共有8个“楼层”,每个“楼层”都有杨向春命名的编号。编号+1,再乘以连山正数,就得到杨向春认为的干支代表的十进制数字。表面上看不出这些十进制数和 60 甲子序有什么关系,因为干支“甲子”的得数并非最小,从甲子到癸亥所对应的数字也没有明显的从小到大排列的特征
虽然我们暂时还没有全部明白杨向春的设计思路,不过我们不难知道,从干支到数字的转换过程中损失了一些信息。也就是,如果有好的方法可以直接从干支分析信息,杨向春的这些设计未必需要
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0ntXFDIjrCYOgDBAOKxmSw
独立思考最难得,赞赏支持是美德!(微信扫描下图)